文化部近年力拚振興本土影視,然而監察院今(12)日發布新聞稿,指出文化部電影政策實行至今,電影產值卻不升反降、國片票房市占率也年年呈下滑趨勢,此外亦有獲獎補助劇本拍片比例低、票房統計系統優化作業延宕等問題,監察委員王美玉、仉桂美及包宗,並提出調查報告,經監察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審議通過,要求文化部改善。
調查報告表示,行政院在2009年間核定第1期「電視產業發展旗艦計畫」後,2015年再持續第2期計畫,然而2017年產值及出口值,相較2015年卻不升反降,2018年國片國內上映部數,及電影票房占比亦呈現下降趨勢,且尚未見有明顯改善現象,並要求文化部應檢討。

推動不夠積極 電影法過關僅1件適用個案
該報告並指出,國內電影業者規模小、未有穩定獲利模式、缺乏營運資金,亟需引進外界資金,然而《電影法》於2015年修正後,雖有租稅抵減規定,但投資者對相關規定似仍未盡瞭解,導致僅有1件投資電影產業適用個案,而文化部至2018年11月,才主動邀集可能投資電影製作之公司,說明投資抵減辦法,政策推動不夠積極。
報告中也提到,文化部將擴大第2期國發基金資金投資電影產業,列為重要引資作為,然而近2年間,國發基金僅投資3家電影業者0.24億餘元,引資作為亦有再檢討必要。
多元類型影音需求日增 監委籲文化部應正視
此外報告亦談到,文化部「徵選優良劇本」及「補助劇本創意開發拍成電影」2項措施,從2010年至2017年間,相關核定補助案件,拍成電影比率偏低,鑑於OTT等新媒體通路興起後,多元類型影音內容需求日增,文化部應正視問題,除引導產業順應新興需求外,亦解決國片元素類型不夠多元的現象。 (相關報導: 醜聞爭議滿天飛、經典人物的謝幕、國片亮眼的成績⋯2018影視圈「血淚悲喜」的一年 | 更多文章 )

而在電影票房統計方面,調查報告指出,《電影法》2015年修正後,戲院須提供票房統計相關資料,文化部並藉由中華民國戲劇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統一建立票房統計系統,然而,為消彌部分業者對於票房統計資料的正確性疑慮,文化部再與財政部溝通,從2017年即辦理第2階段優化作業,然而至今年初仍未完成,時程確有延宕,應加速推動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