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緗家觀點:洪秀柱能謀到兩岸和平嗎?

2017-01-17 07:00
倡議兩岸和平協議的國民黨主席洪秀柱真能謀得兩岸和平嗎?(資料照/盧逸峰攝)

去年10月底,洪秀柱跑了一趟北京,舉辦「洪習會」。此事雖已過去近三月,評論已無新聞實效,但兩岸關係是臺灣對外政局的根本課題,且洪秀柱的北京行充分反映其政治判斷力,即便現在分析,仍有意義。

關於洪在對岸如何表達「九二共識」、「一中同表」、「一中各表」、「民國」、「中華民國」等,當時輿論已談得很多,略。筆者注意到的是洪從臺灣角度聽來是完全「政治正確」的三項主張,這和島內的政治生態,即政黨的「民意基礎」息息相關,洪的政治判斷力也在此盡顯。

洪在北京所提的三項主張,第一是「擴大臺灣的國際參與空間」。聽到這個要求,筆者真有「不知今夕何夕、吾人何人」之感!

回顧過去8年,國民黨一度強力執政,兩岸關係融洽到「過去六十年來最佳」的地步,甚至兩岸最高領導人的「馬習會」都有了,中共對臺灣的「國際空間」有多少慷慨?一點點,聊勝於無,距離臺灣的期盼十萬八千里。過去8年尚且如此,今天「理念型臺獨」的蔡英文掌權,硬不買中共耿耿於懷的「九二共識」之賬,中共能暫不大幅掃蕩臺灣的「國際參與空間」,地沒動山沒搖,已算非常客氣。此時此刻,一個選舉慘敗後在其轄下民調依然沒有起色、被稱為「史上最弱」的黨主席,竟然去提這種連馬英九都做不到的要求,何其不自量力、不識時務?難道是因為這要求本身「政治正確」,提了可在島內黨內交差?

三項主張的第二是兩岸「軍事互信機制」,道理和上面的「國際空間」一樣,略。

透視「和平協議」底蘊

三項主張的第三是「和平協議」。「和平」就其本質而言當然極其重要 ── 過去多年沒有「國際空間」,臺灣還能活好;沒有「軍事互信機制」,兩岸卻連軍事小摩擦都沒爆發;可是,臺海如果失去「和平」,後果對臺灣不堪設想。

故而,洪秀柱在「和平協議」上下功夫,出發點是沒錯。問題是,她知不知道,能確實維持兩岸和平的關鍵因素是什麼?是一紙「和平協議」,還是別的什麼?

洪習會,洪秀柱、習近平。(取自洪秀柱臉書影片截圖)
洪習會,洪秀柱、習近平。(取自洪秀柱臉書影片截圖)

從民到官、從朝到野,毫無疑問,兩岸都渴望和平,但對和平的執著程度差異巨大﹕臺灣是「絕對和平」﹕絕不會在兩岸間主動用武 ── 武力臺獨?武力統一反攻大陸?皆不可能。

但大陸只是「相對和平」、「有條件和平」,條件不能滿足,他們就要訴諸武力。什麼條件?「反臺獨╱終極統一」。中共不但至今堅持其自1949年建政以來近70年「不放棄武力解決」的立場,更在2005年制定「反分裂法」,列出三個動武條件﹕一、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二、發生將會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三、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 (相關報導: 風評:國民黨是「無助好」?還是「好無助」? 更多文章

這三種情況都屬「反臺獨╱終極統一」範疇,前兩種是外在客觀的,在可見的將來不可能發生﹕第一種情況的「分裂」,就是臺灣宣佈獨立,不可能;第二種情況的「重大事變」,由於臺灣自身不可能「分裂」出去,所以必定是外力干預的「事變」。環顧全球,這世界上唯一有能力可干預臺灣事務到使其「分裂」地步的「外力」,就是美國,但美國兩岸政策向來是「一個中國、不支持臺獨、兩岸和平解決」的「三段論」,因此,這個「重大事變」也不可能出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作者喝杯咖啡支持他

請他喝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