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馭叛客在台灣》專訪玩家共和國:本來只想賣電腦,卻意外做成了科幻史詩

玩家共和國(Republic of Gamers)以電馭叛客(Cyberpunk)風格為基底,融合本土元素,打造出圖特的未來都市。(夢想動畫提供)

2020年到了。這年份恍若科幻小說中的數字,事實上,就連幻想也已成為過去,於1982年上映的經典科幻片《銀翼殺手》,故事發生在2019年黑暗的洛杉磯裡,而同樣在1982年,日本漫畫《阿基拉》登場,爆走族少年騎著未來機車,在2019年的新東京街頭疾走……

這些作品,都隸屬於所謂的電馭叛客(Cyberpunk,又譯賽博龐克)風格,是1980年代誕生於美國、科幻作品的子類型,場景多發生於數十年後的近未來,獨裁者透過尖端科技監控人民,同時,人類也發明了裝載人工AI,幾可亂真的仿生人與機器人。

40個年頭過去,在現實科技慢慢追上幻想的今天,電馭叛客逐漸躍上主流,電影《銀翼殺手2049》、《攻殼機動隊》,以及影集《碳變》、《愛x死x機器人》等作品,陸續攻佔全球觀眾眼球,然而回到台灣土地上,電馭叛客又走出了怎樣的風貌?

高聳入雲的城市頂端,商業財閥的廣告看板、虛擬投影佔據天際線,無人機穿梭在大樓間,透過人臉掃描系統追蹤罪犯,而在城市底部的髒亂街道,騎著高科技機車的未來牛仔、裝備機械手臂的武士、全身機械化的少女與天才駭客,率領一群名為G.A.M.E.R.s的新人類,挺身對抗強權……

這支名為「The Age of Gamers」的影片,由曾製作《五月天人生無限公司》、星宇航空廣告動畫的夢想動畫操刀,去年9月於社群網站上公開後,立刻引起轟動,網友紛紛鼓譟,台灣居然真的有人做出了「夠到位」的電馭叛客,也不斷敲碗,想看更多背後故事。

其實這支影片,是華碩電腦的電競子牌玩家共和國(Republic of Gamers,下稱:ROG)形象影片,但ROG紮實設計了一個龐大的世界觀,故事設定於生化人、無人機械技術高度發展的未來,地球上出現了擁有超能力的新人類G.A.M.E.R.s,但他們強大的能力,很快便招來人類的恐懼,在族群的衝突與歧視下,政府和跨國財閥的勢力,與G.A.M.E.R.s之間展開一場漫長的戰鬥。

「玩家精神就是叛逆」 青少年性格、反叛故事一拍即合

「其實公司端最初的想法,只是想要一個簡單的故事來包裝品牌。」談到看似跟賣電腦扯牽不上邊的科幻故事,華碩品牌創意副總監Arthur表示,儘管公司的目標是這樣,但他認為,如果有架構出世界觀,就可以有無限的故事,「像《星際大戰》,架構出來後,會產生有連貫邏輯的宇宙,這就是你的商標跟品牌,以後故事可以說不完,也可以隨時代流行更換不同的角色、故事。」

選擇用電馭叛客風格來說故事,想起來也算順理成章,電競品牌多愛用科幻元素來包裝,Athur則指出,電馭叛客除了金屬、機械、網路等元素外,也常是反抗強權的故事,跟玩家的性格十分切合。

20200117-玩家共和國Republic of Gamers未來都市外觀,2019版。(夢想動畫提供)
玩家共和國選擇以電馭叛客風格,來結合產品形象。圖為玩家共和國影片畫面。(夢想動畫提供)

他形容所謂的玩家精神,就是叛逆,「因為他們是青少年,社會處境不被理解、一直想掙脫束縛,有些人到遊戲裡其實是逃避,也有些人是去創造,也有人想把遊戲的邏輯帶到世界來。」 (相關報導: 電馭叛客在台灣》專訪吉豐重工OSVI:打造一個越宅懂越多的潮流派對 更多文章

先做到美式經典 「要讓玩家覺得你比他們懂」

Arthur談到,目前ROG的策略是,先做美式80年代的經典電馭叛客風格,先讓其他國家看到,一個亞洲國家也能做純正的電馭叛客,再從這裡面加入屬於台灣的元素,「沒有人想看你模仿洛杉磯,所以日本人用東京當背景會有人買單,而台灣在這塊則更少人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