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爆發的二二八事件在戒嚴時期一直諱莫如深,在黨國強力控制下,一如現在中國的六四,不是詮釋角度的爭議,而是根本不准在檯面上談論。
這篇刊登於1987年3月出刊的《新新聞》創刊號文章,是政府部門在事件發生40年後,終於解封台灣保安司令部二二八傷亡數字。當時台灣尚未解嚴、仍處於動員戡亂時期,《中華民國憲法》被凍結,普選只存在地方層級,類似共產政權蘇維埃的國民大會仍在且未全面改選、代表被在野黨稱為「老賊」,總統是世襲蔣王朝的二代蔣經國。
這份檔案解封的最大意義,是在此之後,二二八逐漸不是禁忌,政府、社會團體、學術單位甚至政治組織的各種調查研究,終於可以浮上檯面。(新新聞編輯部)
一九八七年適值「二二八事件」四十周年,在海內外共同關切之下,台灣的官方終於首次公布了「台灣保安司令部」的塵封檔案數據資料:「二二八事件」的死傷人數總計六三一七人,但確切的死亡或受傷人數並無區分,學者們推論,認爲死亡最多三千人。
根據公布的這份統計資料,死傷者依其類型,可以分爲下列幾類:
.反抗中央政府的各種組織或團體人員,死傷一四二人。.台灣省,各地區之黨部工作者,死傷八人。.各級靑年團體,死傷二十七人。.台灣省及各地區之活躍份子,死傷一七四人。.國大代表及檢察機關人員,死傷十七人。.警官與警察,死傷三十三人。.共產黨員及其他激進人物,死傷二八三人。.台北高中及學院之師生,死傷七十五人。.赤色炸彈組織,死傷四十六人。.其他激烈人士,死傷十人。.「愛台協會」會員,死傷十一人。.「民生協會」會員,死傷九人。.各地抗議人士,死傷三二三○人。.被捕、被起訴及處决人士,死傷二二五二人。
二千到十萬眾說紛紜
除了公布了這份統計資料外,官方尙公布了「台灣保安司令部」於一九五六年內部打字留存的「台灣二二八判亂紀略」,其中記錄稱:「事變之後,根據調査蒐證,有三十名叛變領導人士,七名『政治重建合作協會』會員,四十五名台灣共產黨黨員,亦應包括在六三一七名死傷者之中。」
有關「二二八事件」的死傷人數,多年來一直是個謎團,「保安司令部」的這份檔案算是首次公開,可信度較高的一份官方資料,雖然它也仍然只是估計的數字。
「二二八事件」的死傷人數,事變發生之後一個月,彭孟輯曾向記者發表談話,發表死傷數字:軍官死十六人、傷一三五人,失踪三人,士兵死亡七十四人、傷二六○人、失踪三十七人,至於文官方面,死亡六十四人、傷一二四四人、失踪二十四人。他並估計,外省人傷亡一四三一人,本省人傷亡六三二人,合計二○六三人。
而後,白崇禧也公布過資料:整個事件的傷亡入數接近四千人(死亡二一○四人,傷一五五六人)。其中軍人和文官傷亡計四四○人;不過,白崇禧稍後立即更正了這個數字,認爲四千人之說不確,實際是二千人左右。於此同時,「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也發表過資料,指出外省人的文官死亡三十四人、傷八六六人、失踪七人。 (相關報導: 歷史新新聞》辜汪會談到底有沒有九二共識?重回28年前的新加坡會談現場 | 更多文章 )
「二二八事件」後的當年六月,《新生報》又發表傷亡人數爲:軍人方面,死亡九十人、受傷三四七人,失踪四十人,政府文官方面,死亡六十四人、受傷一三五一人、失踪八人。至於平民方面,死亡二四四人、受傷三八三人、失踪二十四人,總計爲二六○一人。上述的這些傷亡人數統計,均圍繞在二千人左右,可以說乃是官方一向的說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