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馬尼拉舉行的第30屆東協(ASEAN)外長會議和領導人峰會傳遞了明確的信號——該區域國家在地緣戰略方面正在發生根本性改變。
面對中國咄咄逼人的攻勢,越來越多東南亞國家在南中國海問題上轉向膽怯和保守。在亞洲,越來越多的國家被推進了中國的發展軌道。
同樣在這個周末,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一連和菲律賓、泰國和新加坡三國領導人通電話。對於擔心美國將放棄前任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亞洲再平衡」戰略、執行「美國優先」政策的國家來說,這番通話可能讓它們感到一絲慶幸。
但白宮幕僚長蒲博思(Reince Priebus)指出,川普和東南亞三國領導人的通話,只是為了討論北韓緊張局勢以及北韓失控可能導致的「亞洲核戰爭以及大規模傷亡」。蒲博思稱,通話沒有涉及更大的戰略。
對於在外交策略上面臨兩難選擇的東南亞國家來說,目前的形勢是,一些國家希望美國拿出更多實際行動證明對亞洲盟友的支持,另外一些國家則正在轉向中國。

TPP盟友轉向「一帶一路」
在川普和東南亞三國領導人通話時,東南亞國家也正在向中國靠近——它們降低了和中國就南海主權問題爭吵的音量,正在通過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爭取基建投資項目,以彌補美國退出TPP留下的空間。
川普和習近平之間出人意料的和諧共處,可能會讓亞洲國家對於轉向北京感到更加自信。
新加坡智庫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庫克(Malcolm Cook)說,「東南亞國家以前的外交戰略是,一方面從中國的區域經濟政策中獲利,同時和美國一道向中國施壓。」
「這種平衡策略的後半部分目前出了問題,因此,東南亞國家在外交和安全事務上面臨更大壓力,需要對中國示好,」庫克表示。
「對北京施壓無用」
由於在人權事務上受到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指責而感覺傷了自尊的菲律賓總統杜特蒂從去年開始和傳統盟友美國分道揚鑣,他訪問了北京。
白宮稱川普周末和杜特蒂的通話氣氛「非常友好」,川普還邀請杜特蒂訪美。
但杜特蒂周一馬上就視察了到訪菲律賓的中國軍艦,用多年來罕見的舉動捍衛剛剛建立起來的和北京的友誼。
杜特蒂去年擱置了和中國在南海爭議島礁上的法律爭議,開始和中國談判數十億美元的大合同,爭取廉價貸款以及基建投資。杜特蒂周末在主場馬尼拉主持了東協峰會。
《路透》報導,兩位東協外交官透露,中方代表致力於游說菲律賓有關官員,刪除峰會聲明草案中有關「領土聲索和軍事化「的內容。最終峰會公開聲明對此採用的表述是「爭議「和「行動升級」。
杜特蒂在東協峰會前表態說,在海洋活動上對中國施壓毫無用處。
庫克說,很顯然,從這一結果來看,在東協內部充當中國代言人的已不僅僅只是柬埔寨一個國家。

打破平衡
除了菲律賓,泰國和馬來西亞也在朝中國靠近。
在歐巴馬時代,泰國和美國的關係因為美國政府指責泰國軍政府執政影響自由而變得緊張。
泰國總理巴育(Prayuth Chan-ocha)周日和川普通話時也接到了訪問美國的邀請,但這位前軍隊將軍的政府眼光正瞄向中國——上周泰國批准了第一次從中國購買的三艘潛艇,總價值超過1億美元。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Lee Hsien Loong)認為,華盛頓的新態度已經打破了亞洲的政治和經濟平衡。
和越南一樣,新加坡目前沒有轉向北京。李顯龍在峰會上向東協伙伴強調,儘管川普採取了與以往不同的極端手段,東協國家仍然應該在美國和中國之間謀求平衡。

川普已經表示要參加11月的兩次東協峰會。
但東南亞國家仍在權衡自己能在多大程度上信賴美國,並讓美國充當對付中國的保護傘。本周四,東協外長們還將在華盛頓和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舉行會談,就這一問題尋找答案。
分析人士稱,美國的態度讓東協國家感到前景難測,它們很容易進一步轉向中國。而中國可以用廉價貸款、基建投資項目以及減免關稅來吸引它們。
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安全和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蓬蘇迪拉克(Thitinan Pongsudhirak)說,東協國家必須把美國拉回到平衡木上,同時擴大日本的影響力,重新獲得平衡,這勢在必行。 (相關報導: 避免激怒中國 東協聲明刪除南海爭議敏感文字 | 更多文章 )
「隨著一些國家對中國採取讓步、妥協甚至綏靖政策,東協正處於一種不穩定的狀態,」 提塔南說,「如果中國保持精明,再採取一輪新的攻勢,東協的格局會更加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