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輔導參賽作品兼具實務價值 可實際應用在文蛤養殖

修平科大林振漢、蔡東憲老師指導董家瑋、廖佑慷、賴祈安、吳柏勳同學作品:IOT在文蛤養殖的應用,榮獲教育部數位訊號處理創思設計競賽D組TEMI物聯網應用組第1名。(圖/修平科技大學提供)

修平科大林振漢、蔡東憲老師指導董家瑋、廖佑慷、賴祈安、吳柏勳同學作品:IOT在文蛤養殖的應用,榮獲教育部第15屆數位訊號處理創思設計競賽D組TEMI物聯網應用組第1名。6月11日在南臺科技大學接受頒獎。

修平科大學生IOT在文蛤養殖應用 獲數位訊號處理創思設計競賽第1名

數位訊號處理創思設計競賽,為國內極具代表性的競賽,獲獎獎項由教育部頒發,林振漢、蔡東憲老師指導董家瑋、廖佑慷、賴祈安、吳柏勳同學研發作品:IOT在文蛤養殖的應用。是有鑑於台灣西部沿岸,水產養殖是人民生活及經濟的主要來源之一,但受到高密度養殖及全球氣候變遷等因素影響,水產養殖的存活率及經濟收益正面臨新一波的挑戰。

本創作選擇文蛤養殖場域,除文蛤養殖技術外,養殖場的管理模式、養殖觀念再教育,以及如何吸引年輕族群願意投入經營文蛤養殖業。是這次競賽所提出的主要理念,翻轉傳統憑感覺和經驗的養殖觀念和做法,導入科學管理概念,逐步建構智慧水產養殖系統,協助養殖戶提高文蛤養殖存活率,確保養殖戶的經濟收益,達成文蛤養殖場域永續發展目標。 (相關報導: 教育部推「數位自造教具」 加盟學校秀成果:軟硬體都規格化後,方便校際討論交流 更多文章

這件作品導入物聯網技術,在感知層使用Stm32晶片、Arduino,水溫、PH、EC.....感測元件,太陽能板,製作水產養殖智慧裝置,在網路層使用LoRa遠程低功耗網路,將分佈在養殖池的智慧裝置以無線化通訊與MQTT方式收集水中環境資料傳送雲端,在應用層透過雲端做即時監控,儲存到MySQL資料庫,進一步做大數據分析,提升文蛤品質與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