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形象的經營,除了「無私」、「苦幹實幹」以及「中道創新」以外,要有足夠的「政治性」及團隊形象。
柯市長搭公車及捷運上班,提早上班,延遲下班,淋著雨陪著吳益政掃街助選,藍綠夾殺之下,鮮少暴怒,被團隊陷害,深陷五大弊案,不温不火,平和有效率地解決問題。
柯文哲淋著雨陪著吳益政掃街拜票,像極了2019年年底,賴清德陪著高嘉瑜,站在競選吉普車上,淋著雨,誠懇地向街上市民揮手,爭取支持。但是,賴清德和高嘉瑜在政治光譜上的定位很明確,吳益政在政治光譜上的定位很明確,柯文哲要勝選總統,要能明確地拿到高嘉瑜以及吳益政的選票,也就是淺藍、白色以及淺綠的選票,也是投給蔡英文總統,但没有投給姚文智的選票;投給馬英九總統,但没有投給韓國瑜的選票,這些選票,全台約有30%。
高雄市長補選選前之夜,民眾黨主席柯文哲陪同候選人吳益政進行車隊掃街。(資料照,吳益政辦公室提供)
柯P、謝立功祕書長、賴香伶委員、蔡壁如委員、張其祿委員、高虹安委員、邱臣遠委員、學姐等青年軍團隊、以及曾是親民黨重要黨員的吳益政、黃珊珊,這些柯P團隊主要成員給民眾的形象是:本土意識主導的親民黨、比較溫和的時代力量、比較有實力的社民黨,這種形象,無法讓柯P在2024年勝選,必須建立没有李登輝的新李登輝團隊,没有小英的民進黨「黨外新潮流」團隊,2022年時,至少要培養2位縣市首長,團隊形象及政治光譜的定位才得建立。
第二、量化及質性的目標要精確到位,不急著SOP,充份內外分析,請教專業,對話討論,擬定戰略。
有了戰略之後,組織團隊,安排資源,才有「流程」及SOP。高雄市市長補選,民眾黨得票超過15%即達標,10%~15%算及格,不到10%要充份檢討,這是一個清楚的量化目標。所謂質性目標,我個人認為如果高雄市市長補選,能夠讓全國百姓看到柯P領導的民眾黨團隊,是一支堅定的本土、親民、年輕有朝氣的團隊就夠了。
柯P喜歡談SOP,最明顯地表現在「五大案」的處理。主席針對「大巨蛋」問題,解決問題,遇到滯礙難行之處,便派遣心腹蔡委員協調突破;但是,市政不是急診室,當柯市長2014年第一次勝選時,被民進黨團隊推向打擊「五大弊案」時,其實已經中了「政治圈套」,一切弊案問題,都是民代問題,一切民代問題,都是選民問題,要解決選民問題,必須連結下次選舉的勝選戰略,否則政治人物很難生存。
台北市長柯文哲7月8日出席大巨蛋公安基準與性能審查相關報告記者會。(資料照,顏麟宇攝)
六都市長及中華民國總統,不可能靠揭弊連任,可以靠清廉連任,因為這個「弊」(所謂「合法利益交換」)是選民結構的核心,只要它不違反法律,一些行政上的合法合作,每一位主官首長都會作。
第三、依據高市補選經驗,擬定2022台北市及六都、各鄉鎮市長及議員選戰戰略。目標當然是勝選,若不能勝選,一定要成為「第二名」。
2022年台北市等六都選戰,民眾黨提名對的人選最重要,所謂「對」的人選,就是得票率較高的人選,取決於候選人特質、團隊及資金是否充裕。這次吳益政參選高雄,募款狀況極差,因為没有人會捐錢給一定落選的候選人。
除了在2022年六都選舉時,民眾黨要推出對的人選,組織對的團隊以及募集足夠適當的資金,選舉戰略很重要。吳益政團隊的競選主軸是「陽光經濟」,引不起話題,對手把他打成「統派」,淺綠的票一張都拿不到,國民黨由於韓國瑜的個人魅力,保住了26%的選票,吳益政團隊雖然年輕,但高雄的年輕人大多偏向藍綠兩端,親民黨色彩強烈的吳益政最終只拿到民眾黨黨員直接相關的選票,也就是期待柯文哲有朝一日是台灣總統的選票,高雄市目前浮上枱面的選票只有4%。
2022六都選舉,藍綠都不會和民眾黨合作,候選人一旦確定,能否勝選便分曉,如果民眾黨無法成為該選區的「第二名」,也要努力成為高票落選的「第三名」,2022年民眾黨的總得票率,一定要達到20%。
阿扁改善市政服務接待,人民很有感,郝龍斌設立1999專線,人民很有感,而柯市長呢?
財政目標如果是省錢,會和發放「三倍卷」一般,忘記人民納稅的目的是要政府創造容易賺錢以及高品質的生活環境,政府要基於該轄市區域的施政總目標及階段目標編列預算,預算執行的量化及質性指標並重,同時連結首長施政成果所帶給民眾的感官感受。
柯市長的打通台北市東西門戶喊得震天響亮,我經過忠孝西路以及中華路口,的確感受到台北市西區門戶變得開闊及整潔美觀了許多,但是東區門戶呢?我没啥感覺。柯市長若能完成「大巨蛋」,我認為這絶對是政績,完成後公開透明整個逃生通道的協商過程,一切合法合理。「大巨蛋」的完成是一項政績,不是因為「大巨蛋」工程有多麼的偉大,而是柯市長人格特質中的韌性,可以完成比「改善市政服務」以及「設立1999專線」更複雜艱深的政治施政難題。
編列預算要先研究及檢討上一年度的預算執行成效,同時了解上一年度及本年度的稅收預估差異,如果「斯文里都更」是一項政績,要把它的複製模式簡單化、模組化以及流程化,所謂訂定「SOP」,推廣到台北市各區里。
第五、2024年台灣總統必須得到美國的充份信任,柯市長要如何逐步建立台美關係的穩定發展?
小英在還没有當總統之前就曾經進入美國五角大廈參觀及開會,賴清德副總統這幾年非常認真積極地經營美國僑界及政界的關係,鄭文燦市長更是大篇幅宣傳他進入白宮的種種活動及影音形象,朱立倫在多年以前,便被定位為親美及知美政客,柯市長要如何開始呢?
鄭文燦在白宮拍照po臉書,引發熱烈討論。(翻攝自鄭文燦臉書)
當綠白分家時,我聽到不少美國僑界人士告訴我說,有收到指令拒絶接待柯市長;美國僑界綠大於藍,藍軍在美國僑界多數親中,也已疏離台灣政治運作多年,建議柯P打入美國台僑年輕的一代,重點是2022年選舉時,要有明確的兩岸及國際戰略路線,讓中美日等世界各國台僑及政治人物,眼睛為之一亮,洗耳恭聽柯市長的台灣人民最大利益,也能擴及中美日台的共同利益。
建議柯市長清楚的宣誓,台灣將基於台美共同利益,發展兩岸共同利益,台美共同利益主要著重在軍事、科技與教育,兩岸共同利益主要著重在人民的語言、文化以及地緣經濟。如果柯P能夠落實雙語國家,同時在參加WHO及各類國際組織上超越蔡英文總統,柯P必定是中美日各國可以共同信任的夥伴,也必能在2024以至2028年順利迎向總統大位。
2020年08月02日,我參加在桃園體育館的民眾黨黨員大會,坐在中間二樓後方,看到滿滿的黨員依序入座,我很仔細地聆聽謝祕書長所朗讀的黨綱內容,「改變政治文化」仍然是主軸,這是柯P感動我的地方,但是真的「没票」,有票的訴求在「主體性」,但具體的作法尚不明朗。時值李前總統剛剛過世,柯P說,他要完成「二次寧靜革命」,也就是「政治文化的改革」,也許可以更深入地揭示本黨以「特殊的國與國」來定位兩岸,同時擔任總統之時,會認真考慮恢復李前總統頒佈的《國統綱領》,讓没有李登輝的新李登輝團隊,悄悄地在民眾黨內成形。
黨綱頌讀完畢之後,志工辛苦地點了2次舉手同意的人數,我對著他說:「辛苦了!」這位看來不到30歲的年輕男生告訴我:「不會!大家辛苦了!」我在他的身上看到了「太陽花」的傳承,也看到了「野百合」的傳承,希望主席能真正將蔣渭水的精神,帶入「新李登輝路線」,引領我們在2022年選戰時,有超過20%的總得票率。
(相關報導:
蔡詩萍觀點:高雄補選,柯文哲必須扛起「無將可用」的慘敗責任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台北市文山區民眾黨員,《小鷹的幸福對話》一書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