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華人政治生活系列一:來自五湖四海

英國華人大致上可以分為五大社區,分別是香港移民、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華裔移民、中國大陸移民、台灣移民以及英國土生土長的新生代(即所謂的BBC)。(BBC中文網)

編者按:英國將在2015年5月舉行大選,屆時來自英國各政黨的候選人將要角逐英國議會下議院的650個議席,其中包括9名華裔候選人,而選舉結果也將決定英國未來五年的政治版圖。在英國大選舉行之前,BBC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何越採訪了十二位來自香港、馬來西亞及大陸的幾代活躍在英國政壇前沿的華人及學者,試圖為您描繪一幅英國華人政治生活大圖景。

根據英國政府在2012年進行的人口普查,英國華裔居民人口大約40萬,佔英國總人口的0.7%,從這個數字來看,已經成為英國一股不可忽視的少數族裔人群。

不過,在這個英國當地人看起來長得一模一樣,沒有任何區別的華人群里,實際上卻是各自為政,彼此互不往來。

五大社區

從來源地背景來看,英國華人大致上可以分為五大社區,分別是香港移民、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華裔移民、中國大陸移民、台灣移民以及英國土生土長的新生代(即所謂的BBC)。

目前英國華人中最大的社區應該是來自香港的早期華人移民。二戰結束後,英國急需引入大批勞動力,第一代香港移民湧入英國。他們多為無技術移民,以開餐飲及洗潔業為營生。不過,也有一些是來英國留學的香港留學生,畢業後留在英國工作。這些香港移民不少已在英國開枝散葉至第三代。目前,在英國政壇頗有建樹的華人也以香港移民居多。

第二個華人社區來自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他們大多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移民至英國,多持國際學生身份,還有一些是職業護士。

至於第三個社區則是來自中國大陸的華人。雖然來自中國大陸的華人移民大多數來英時間不長,但其人數近年來則急劇上升。早期的中國大陸移民除了留學生外就是非法偷渡客,他們當中一些人現在仍然要為生存或者取得合法居留身份而奮鬥。不過,近年來,又多了一些來自中國大陸的富豪以投資移民身份來到英國,不過至今為數還不算很多。

來自台灣的移民在英國為數最少,大約只有4千人左右,他們多數是當年在英國留學或工作後定居英國的。

至於英國土生土長的新生代的BBC新生代,又被稱為香蕉人群,他們當中不少人也在英國成為各種行業的專業人士,而且也有一些人從政。

缺乏團結

英國華人工黨主席梁辛尼認為:雖然華人和印度人及黑人都是英國社會里的少數族群,可是就團結程度而言,我們華人最鬆散,最缺少凝聚力。

的確,英國華人社區雖然號稱有四十萬人,但卻分布散亂,結構複雜,而且群龍無首。用英國華人參政計劃主席李貞駒的話說:「華人內部各種社團組織多過米鋪,互不搭界。印度人或是黑人有了麻煩,會找自己群內的有關委員會尋求幫助解決問題。我們華人根本沒有類似的組織。」

其實,在不同華人社區里也往往會再分出更小的社區。例如有江蘇同鄉會、浙江同鄉會等社區組織,這些組織的規模都很小,會員人數也不多。

身份認同

因此,在這個英國華人群里,缺乏的正是一個共同的身份認同感。

雖然在英國人眼裡,無論是大陸華人、香港華人、馬來西亞華人、新加坡華人、台灣華人、甚至南非華人,全都歸類為華人(Chinese),但在華人社群內部,除了大陸華人及部分香港華人自稱為華人外,不少來自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的華人並非一定認為自己是華人,至於台灣華人更是會自稱是台灣人,而BBC新生代則更有可能認為自己是英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