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評論:台灣問題與烏克蘭問題的相似與差異

2022年1月,烏克蘭面對俄羅斯侵略威脅,志願軍「領土防衛軍」(Territorial Defense Forces)加緊訓練(AP)

在全世界圍繞著烏克蘭危機緊張地斡旋的時候,不少人不免想起台灣,因為這也是目前世界一個非常容易爆發的一個定時炸彈。但是,任何比較都是跛腳的。因此,在這里有必要看一下,兩者到底有那些相似和差異,以便找出解決危機的辦法。畢竟當今世界,盡管理念和價值觀不同,但和平共處還是非常需要。

首先,要指出的是,兩者歷史的長度不一樣。烏克蘭危機始於2014年。而最近幾年,普京在2024年大選之前,越來越感到,在他是否連任問題沒解決前,他首先得解決一個問題,就是保證他的遺產不受破壞。

普京在前蘇聯地區有不少遺產,而他在烏克蘭的遺產就是吞併了克里米亞半島,並扶植了親俄的頓巴斯(Donbas)地區政權。克里米亞牢牢地在俄的軍事控制下,眼看著烏克蘭的軍事力量漸漸壯大,以及北約的挺進,頓巴斯地區強行回歸的危險則越來越大。而一旦俄羅斯失去頓巴斯地區,則意味著普京本人的聲譽將受到極大的打擊。因為該地區形勢是他親手設計製造的。為此,他在幾周前開始向美國和北約提出了幾個最後通牒。

訓練中的俄羅斯士兵(資料圖片)

烏克蘭問題與台灣問題的差異方面很多

台灣問題則源自1971年的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此決議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蔣介石政府被踢出了聯合國。但是,當初,並沒有對一個中國問題的許多該有的細節有所說明。而台灣作為政體自那時至今50來年客觀上還存在著。

換言之,烏克蘭是個完全的主權國,而且是聯合國承認的,相反,聯合國至今沒有承認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地區的合法地位。而台灣則是實際上(de facto)的政體,也就是說,台灣客觀上也在行使自己的主權,但是在聯合國並沒有席位。

從目前衝突方式來看,烏克蘭問題與台灣問題也有不同的色彩。在頓巴斯地區,西方用書面回答表示對普京的"最後通牒"不滿意,導致後者想發動一場武裝衝突。那普京有兩種選擇,一是動用自己的軍隊,二是派雇傭軍或非正規軍去襲擊。而中國如果要武力拿下台灣,肯定是完全用自己的軍隊來攻擊台灣,而不會派雇傭軍,盡管可能也動用民兵的力量,但遠不止像普京2014年雇人在頓巴斯地區與烏克蘭政府軍作戰。

烏克蘭問題與台灣問題不同一個重要表現是在美國的切身利益。 眾人所知,美國就台灣問題有"台灣關係法","2020年台灣保證法案",而台灣的地理位置對美國的地域安全設計有著極其重要的關聯,美國對烏克蘭的興趣遠沒有那麼大,對其關心則是最近幾年才開始的。

當然,這也許是普京誤判從而發出"最後通牒"的一個原因。但沒想到,拜登在阿富汗撤軍事件後,不得不表現一下他是個勇於跟非民主勢力抗爭的人。這才形成現在的快速的對俄的"軟硬"策略。

烏克蘭問題與台灣問題不同還表現在,如果弄得好,烏克蘭事件更有可能發展成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與俄羅斯雙贏的局面,而解決台灣問題雙贏的可能性甚微。所謂俄羅斯與西方雙贏,指的是讓烏克蘭跟東西雙方都保持良好的關係,以至於讓俄羅斯回到90年代跟西方的關係。 (相關報導: 歐洲戰雲》美國總統:俄羅斯很可能入侵,烏克蘭總統:不要製造恐慌;美軍領導人:俄烏戰爭將死傷慘重 更多文章

至於台灣,盡管現在兩岸之間的貿易關係旺盛,台灣在大陸工作和生活的人不少,但中國大陸的基調已定成,至少在習近平時代是這樣,即:你就得歸我,你只能成為我的一個省。大家都知道,如果從現在開始算起的話,習近平在位的時間肯定要比普京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