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在樸觀點:國際調查揭示多少學生作弊和抄襲─台灣學術誠信的第二階段行動

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針對台大學論會回應記者會。會中林智堅拿出與陳明通的信件紀錄。(資料照,陳品佑攝)

我們獲得兩份關於學生作弊和抄襲數據,希望有助於揭發陳明通和林智堅等破壞學術誠信的第二階段討論,即展開全國高等學校「學術誠信的普查和統計」,許多人說學術誠信很難調查,看看以下報告你就會駁倒這種謬論。

第一篇報告 OPC提供

OPC公司(Online Plagiarism Checker反抄襲軟件提供商)2021年利用抽樣調查得到以下結論:

@研究地區48.6%的學生表示,他們在學習期間至少作弊過一次。

@一個說英語的學生平均每學年作弊 1 到 3 次。

@57.8%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遠程教育期間開始作弊。

@一個學生平均每年花費大約 50.1 小時來檢查和修復可能存在的抄襲問題。

OPC 組織了一項針對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愛爾蘭、加拿大和新加坡的 2,500 多名學生的調查,以了解他們在學習期間作弊的程度以及原因。

作弊和學術不誠實模式:

美國學生的至少一次作弊率最高,而澳大利亞學生的多次作弊率最高。新加坡及其說英語的學生在當前部分的大多數指標中表現出最低的比率。(作者提供)
美國學生的至少一次作弊率最高,而澳大利亞學生的多次作弊率最高。新加坡及其說英語的學生在當前部分的大多數指標中表現出最低的比率。(作者提供)

作弊頻率:

大多數在學習期間多次作弊的學生承認,他們平均每學年作弊 1 到 3 次。(作者提供)
大多數在學習期間多次作弊的學生承認,他們平均每學年作弊 1 到 3 次。(作者提供)

作弊被抓及後果:

在承認學習期間作弊的人中,平均只有7.55%的人被抓過,其中不到一半的人遭受了比簡單警告更嚴重的後果。(作者提供)
在承認學習期間作弊的人中,平均只有7.55%的人被抓過,其中不到一半的人遭受了比簡單警告更嚴重的後果。(作者提供)

作弊類型:

調查結果顯示,最常見的作弊類型是共同完成個人作業,以及在某些時候甚至可能一起完成的書面作業中作弊。(作者提供)
調查結果顯示,最常見的作弊類型是共同完成個人作業,以及在某些時候甚至可能一起完成的書面作業中作弊。(作者提供)

抄襲和論文工廠:

12.2%的學生承認有故意抄襲,這可以被認為是對學術誠信的嚴重打擊。其中只有 20.3% 的人被發現抄襲或在書面作業中使用未參考的材料。(作者提供)
12.2%的學生承認有故意抄襲,這可以被認為是對學術誠信的嚴重打擊。其中只有 20.3% 的人被發現抄襲或在書面作業中使用未參考的材料。(作者提供)

很明顯學術作弊是一個嚴重問題,但它的規模往往被低估,也很少被討論。學術機構各自為戰,但早就應該把它帶到國家層面。作弊和其他形式的學術不端行為危及下一代的人格水平。

調查方法:

2021 年 9 月通過對 18-35 歲接受高等教育的個人進行橫斷面、在線、全球代表性的調查收集的。通過付費在線調查共2,589人。加權樣本為 51.6% 的女性,49.3% 的男性,地理上分為 6 個研究區域:

@美國 - 16.4%

@加拿大 - 16.9%

@英國 - 16.7%

@愛爾蘭 - 16.7%

@新加坡 - 16.8%

@澳大利亞 - 16.5%

──誤差幅度- 4.1%。

第二篇報告 ICAI提供

ICAI(國際學術誠信中心) 的創始人之一 Donald McCabe 博士於 1990 年開始研究學院和大學的作弊行為。這項研究今天仍在繼續,由 ICAI 及其成員牽頭。

McCabe 的原始研究和隨後的後續研究表明,超過 60% 的大學生自願承認以某種形式作弊。

2020 年 3 月,ICAI 研究人員對多個大學校園的 840 名學生測試了更新版的 McCabe 調查。這項工作顯示了以下關鍵作弊行為的比率: (相關報導: 夏珍專欄:林智堅坑了陳明通,賀力行麻煩更大 更多文章

在考試中以任何方式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