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下旬,黎巴嫩發生令人震驚的呼叫器(又稱尋呼機、BB call、call機)爆炸案,幾十人死,近3000人受傷;第二天又後續發生對講機爆炸案,也有數百人死傷。兩宗爆炸案都針對黎巴嫩真主黨,兩者(尤其是前者)相信都和以色列有關。
兩宗爆炸案,尤其是第一宗的對講機爆炸案,不但傷亡眾多,而且爆炸策劃過程之複雜,規模之大,手法之新奇,令人匪夷所思。
呼叫器爆炸案中的呼叫器是台灣品牌「金阿波羅」呼叫器。根據目前的新聞綜合,台灣廠商「金阿波羅」把這個品牌授權給一家匈牙利的公司在生產和銷售歐洲一帶銷售。
以色列情報機構設立的空殼公司
但這家匈牙利公司似乎是個白手套,很可能就是以色列情報機構設立的空殼公司。不知道在什麼地方生產出這批暗藏炸藥的呼叫器,不知道通過什麼途徑批量地賣給真主黨。然後只要群發一個特別的呼叫訊息,就能引爆呼叫器。
至於第二宗對講機爆炸案,涉事物件則為十年前已停產的一個日本牌子的對講機,懷疑是二手機改裝而成,其生產、銷售途徑和引發爆炸的手法至今尚沒有報導。
第一,真主黨為什麼用傳呼機?
呼叫器和對講機,如今都不那麼常見,對講機還在特定行業使用,呼叫器幾乎完全消失,但在二三十年前都是廣泛應用的通訊工具。記得1990年代即呼叫器的黃金時代,都市人幾乎人手一部,從數字機到中文機,從外國品牌到本土品牌,種類繁多,琳瑯滿目。到了1990年代末,行動電話(手機)興起,呼叫器就逐漸失去市場,最後連尋呼台也關閉了,呼叫器幾乎全面消失了。
現在在美國日常生活中,呼叫器和類似原理的物件只在極其有限的幾個場合能見到。一個是醫院(因為很多醫院重地不能用手機,怕影響醫療儀器,所以用功率極小的呼叫器發通知),一個是餐廳(通知正在排位還想在外逛一下的人,有座位了快回來)。
以色列利用呼叫器在黎巴嫩發動恐怖攻擊。(資料照,美聯社)
相對現在的智慧手機,呼叫器是一種「low tech」低科技的通訊設備。但黎巴嫩真主黨為什麼要用呼叫器,就是因為它足夠「低科技」,所以反而難以被侵入,提高了通訊的保密性。
試想,一部現代的智慧手機,又有GPS可以定位,又有麥克風、攝影鏡頭可錄音錄影,還能一直連網,一旦被程式駭入,就成為敵人的遠程控制的超級間諜設備。更不提智慧手機上存放的大量各種私密訊息、照片影片、社交媒體紀錄等,不但直接提供機密數據,還可以成為大數據被AI分析,提煉出意想不到的情報。
以色列情報部門技術出眾,真主黨用手機進行通訊不但洩密率極高,還容易暴露目標人物位置,屢受打擊。正因如此,他們才專門改用低技術的呼叫器。想不到,這樣還著了以色列部門的道道,造成更大的傷亡。
第二,呼叫器爆炸不是「供應鏈污染」。
所謂「供應鏈污染」,就是指有人故意在供應鏈上做手腳,把有問題的部件提供給不知情的下家,於是在最終產品就埋藏了安全隱患。但在這次呼叫器事件中,機身中就有可以安裝少量炸藥和彈珠的空間,包含炸藥的部件和彈珠都也不可能是正常呼叫器設計的一部分,而是「額外」加入的。
金阿波羅生產的AR924呼叫器。(資料照,取自網路)
同時看來,這也不是在原裝呼叫器改裝而來的。呼叫器的機身是超音波焊接的一體結構,並不容易在沒有損壞的情況下打開;能夠塞入炸藥和相關部件,很可能(當然不一定)這個機身的設計就專門是這樣的。
而且現在涉及的不是十個八個,而是幾千個呼叫器。這涉及大量的人力,不太可能是缺乏專門人力資源的情報機關可以獨力完成的。這更可進一步排除情報機關「在運輸過程中,把呼叫器偷出來,改裝完再放回去」這種模式。
因此,有理由相信,這個事件不是「供應鏈污染」,而是以色列情報機構精心部署了「釣魚」行動,早早設立了空殼公司,向真主黨提供物資。取得真主黨信任後,在迫使真主黨採用低科技呼叫器方式通訊後,再生產出這批「原裝」呼叫器,幾個月前賣給真主黨,再一舉引爆,造成真主黨大批傷亡。
至於對講機爆炸,很可能也是這種模式。當然,涉案的對講機都是二手機而不是新機,要改裝起來就更名正言順了。
第三,「金阿波羅」難以免責。
台灣的「金阿波羅」公司在這個事件中有沒有責任呢?根據目前訊息還難下定論,由於事關重大,筆者也不敢妄斷。
「金阿波羅」老闆的說法是,自己完全不知情,只把品牌授權給匈牙利公司,設計、生產和銷售都由匈牙利公司獨自進行,現在自己也是受害者。這相當於否認了「金阿波羅」和以色列有關部門「合謀」生產了這個產品。
這種說法本身就不太符合常識,因為大眾從來只聽說過,高人工的歐美公司授權低人工低東亞地區的生產貼牌,而很少聽過這樣「倒轉過來」的情況。而且,呼叫器作為夕陽行業,品牌本身就沒有太重要,況且「金阿波羅」也不見得是什麼有名的品牌。
從發生爆炸的呼叫器殘骸上,可以辨識出台灣金阿波羅股份有限公司(GOLD APOLLO CO., LTD.)的標識。金阿波羅公司董事長許清光第一時間出面解釋,否認涉事產品出自他們公司。(資料照,美聯社)
即使假定「金阿波羅」說法屬實,其授權貼牌,卻對品牌的設計生產一概不理,這也很難理解是正常的品牌授權操作。難道金阿波羅就光是伸手拿錢,袋袋平安,沒有任何品牌管理嗎?即使是給商標貼牌,難道就沒有半分義務嗎?就算不說這個爆炸事件,如果別人拿著金阿波羅的商標,生產一堆垃圾商品賣給人,不怕把牌子搞砸嗎?
當然,對台灣製造而言,目前影響還不那麼大。至少現在根據台灣政府的說法,這批呼叫器並非MIT。但如果台灣公司對品牌管理都像金阿波羅那樣,台灣製造的名聲遲早會被拉下水。
第四,供應鏈安全問題響警號,進一步割裂全球化
儘管這次事件不涉及「供應鏈污染」問題,但供應鏈安全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嚴峻。
世紀之交,中國軍事專家喬良和王湘穗出版了《超限戰》一書,形容未來的戰爭將會沒有底線,基礎建設、能源、網絡、金融、輿論都可以作為戰爭的武器。
當時,《超限戰》作者還沒有預料到,網際網路可以發展得這麼迅速(當時「智障型手機」才剛開始流行),還沒看到,全球供應鏈可以像前幾年時那麼深度整合,於是還是低估了「超限戰」的範圍。
但現在,在過去十年,在高速網際網路、無線網絡、智慧手機高速發展,高科技公司還發明出「物聯網」這個概念,試圖把各種毫無必要連網的民用物件(諸如電燈、冰箱),都納入網際網路體系。
過度連網化,本來就是高度的安全和國安隱患,更何況現在還加上供應鏈全球化?
試想,如果有被污染的電子部件,被別有用心的國家通過供應鏈,惡意地安裝在帶有網際網路功能的物件上。平時可以把物件作為間諜用品,關鍵時刻一個代碼還可以引爆或失效。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
目前最令人擔憂的就是汽車,汽車本來根本無需什麼連網功能。現在什麼電動車、什麼自動駕駛,都相當於在汽車上安裝定時炸彈。美國商務部最近提出所有美國出售的汽車都不能安裝中國的軟件。就是出於這種擔憂。當然,從「絕對安全」的考慮出發,這個措施還遠遠不夠。
和網路緊密結合的電動車,將成社會的安全大漏洞。(資料照,取自網路)
要糾正就必須,第一,逆轉過度連網化,去除毫無必要的連網物件;第二,供應鏈安全化,把關鍵軟硬件控制在自己或「友岸」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