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韓國總統尹錫悅用了六個小時的戒嚴鬧劇:南韓的特種部隊,趕去國會破窗而入, 192位在野黨議員通過消除戒嚴法,國會彈劾尹錫悅,以六票之差作罷,首爾20萬人上街遊行,要求尹錫悅下臺……。一波又一波,高潮迭起,達到韓劇的最高境界。
電視名嘴窮盡洪荒之力,把尹錫悅和他的美貌妻子金建希的種種惡行都挖出來。縱橫五千里。上下五千年,四十四年前的光州事件戒嚴的瘡疤,重新成為抗議的話題。可是在最近殺氣騰騰的南韓戒嚴之亂新聞中,居然提到【夏威夷】三個字。身為夏威夷居民,不免啼笑皆非。
夏威夷作為美國的一個海外天堂樂園,其氣候溫暖、環境安寧,成為一些政治人物流亡或短期居住的地點。夏威夷的歷史很短。卡美哈梅哈大帝(Kamehameha the Great)這一位夏威夷王國的創始人,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智慧聞名。他在 1810年 完成了對夏威夷群島的統一,就是說214年以前。夏威夷才有一個統一的政府。在這一段短短的歷史之後。幾乎全世界。有名的失勢的政治人物。幾乎都被流放到夏威夷。夏威夷就成了政治人物失勢的甯古塔放逐之地。只是夏威夷和甯古塔的區別是:甯古塔天寒地凍,地廣人稀。而夏威夷。卻是人間的天堂。除了收容被放逐的政客外,每年還吸引上千萬的遊客。夏威夷因其地理位置與政治環境的特殊性,雖然遠離政治核心,但在20世紀成為一些被迫流亡政要的棲身地。
從美國的上週六,新聞中已經不斷提到,即使尹錫悅的彈閡不太可能成功,這一位腦殘的陰謀家可能會走出青瓦台,走上被放逐的命運。這個預測的結果,許多新聞標題上都加上了一句:“首爾大動亂,彈劾失敗,美國密謀安排他流亡夏威夷!”在歷史上,夏威夷已經成為落魄政客的庇護所, 看起來,美麗的夏威夷要開始迎接新的一位流亡者了。
李承晚流亡夏威夷的背景
李承晚(1875年3月26日-1965年7月19日),是韓國首任總統,他在1950年代擔任韓國總統期間,因其威權統治和政策而備受爭議。1960年,因選舉舞弊和社會動盪,李承晚被迫辭職並流亡至美國夏威夷,直至去世。
1960年韓國四一九革命(學生主導的抗議活動)推翻了李承晚政權。(當然許多媒體相信李承晚的失勢,是美國政府幕後的傑作。)由於公眾對其長期執政的不滿以及選舉中涉嫌舞弊,他面臨極大的政治壓力。在辭職後,美國提供了庇護 ――他選擇流亡夏威夷。
李承晚的流亡標誌著韓國現代政治史的一個轉捩點。他被視為韓國現代化的推動者,但同時也因專制統治和侵犯人權行為而備受批評。當時推翻李承晚的政變實際是由美國。在後面操縱的對美國而言,李承晚是冷戰期間的“工具性”盟友。他的價值更多體現在抗共戰略上,而非對民主的促進。當他的統治被認為對美國的長期利益不利時,美國選擇放棄對他的支持。面對韓國國內的動盪,美國認為他的統治對韓國的民主發展和穩定造成了阻礙,因此在其政權崩潰時,選擇默許其下臺並流亡夏威夷。
李承晚在朝鮮戰爭(1950-1953)期間,確實因為一系列政策和行動與美國發生嚴重分歧,其中最具爭議的一項是他再沒有通知聯合國軍方和美國的情況之下。單方面釋放了2萬7千名北韓戰俘。單方面釋放北韓戰俘,這一舉動不僅得罪了美國,也加劇了戰後局勢的複雜性。李承晚的舉動令美國惱火。
美國對李承晚的不滿日益加劇,尤其是他在國際事務上不顧大局的行為。李承晚釋放北韓戰俘是其冷戰時期最具爭議的決定之一,反映了他對朝鮮統一的執念和對美國意見的不屑。這一事件不僅激怒了美國,也揭示了美韓之間戰略目標的分歧:李承晚追求統一,而美國則希望通過停戰維護地區穩定。最終,李承晚的強硬立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與美國的關係,也為其日後的政治困境埋下了伏筆,讓美國對他漸漸感到不滿。在各方努力下,停戰協議最終於1953年7月27日簽署,但李承晚拒絕在協議上簽字,僅由聯合國軍代表簽署。
李承晚流亡夏威夷的晚年生活
李承晚被迫辭職後,美國為他提供了庇護,但僅限於個人生活的照顧。他在夏威夷過著相對孤獨的生活,依靠支持者的資助為生。美國政府對他的態度明顯冷淡,未給予其更多政治支援或榮譽,顯示出“遺棄”的意味。對於美國來說,他只是冷戰棋局中的一顆棋子,失去價值後便被捨棄。
伊朗國王巴列維也流亡到夏威夷
伊朗國王穆罕默德巴列維(Mohammad Reza Pahlavi)經歷過流亡,流落到夏威夷。唯一不同的是。但他並未長期定居夏威夷。
巴列維是伊朗巴列維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1941-1979)。在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後,由於國內反對勢力高漲,他被迫下臺,離開伊朗,展開流亡生活。
巴列維的流亡之旅涉及多個國家,包括埃及、摩洛哥、巴哈馬、墨西哥和美國等。他在美國停留期間曾接受治療,因為他罹患晚期淋巴癌。
1979年10月,巴列維前往美國紐約的康奈爾醫學中心接受醫療護理。這一事件激怒了新成立的伊朗伊斯蘭政權,導致了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人質危機(即著名的伊朗人質事件)。
雖然他短暫停留在美國,夏威夷是他首要流亡生涯的主要地點。不過,他的最終流亡地是埃及,在那裡受到埃及總統薩達特的接待,並於1980年7月27日在開羅去世。
菲律賓前總統斐迪南馬可士
馬可士於1986年被菲律賓「人民力量革命」推翻後流亡夏威夷。1989年9月28日,他因腎臟併發症在夏威夷檀香山去世,享年72歲。
馬可士的遺體最初安放在夏威夷的陵園中,但並未進行正式土葬,而是經過防腐處理後存放,等待未來運回菲律賓。
2016年,菲律賓總統羅德里戈杜特爾特(Rodrigo Duterte)上臺,他批准馬可士的遺體安葬于菲律賓英雄墓園(Libingan Ng Mga Bayani),理由是馬可士曾擔任總統和在軍中服役,有資格獲得國家墓園的安葬待遇。這一決定引發了全國範圍的抗議,許多人認為馬可士的獨裁統治以及貪腐記錄不配享有這一榮譽。2016年11月18日,馬可士的遺體被秘密移至英雄墓園,舉行了簡單的軍事儀式。
馬克士病逝後,最初是埋葬在檀香山郊區被稱為夏威夷神殿之谷的天壽園(Valley of Temples),天壽園背山面水,規模宏大,墓園中花木復蘇,又兼具莊嚴的氣勢,死後能夠葬在天壽園,即使不進天堂,也算是沒有白活一生了。
馬可士夫人伊梅爾達(Imelda)和檀香山馬渭泉先生的合照。中間是當馬可士夫婦訪問北京時,毛主席親吻馬可士夫人的手的照片。 馬渭泉先生是夏威夷的退休律师。(作者提供)
據一位不具名的天壽園經理級員工透露,馬克士的墓地被張學良的後人買下,改為張學良和趙一荻的墓地。據說這塊墓地由於風水的關係,墓地價格在千萬美元左右。
馬可士在落腳夏威夷的時候,他的豪華山莊背山面海,占地有一英畝以上(一英畝是中國的六畝)。在21世紀輾轉被一位李姓華人買下。被問及為什麼在檀香山上還有如此大的地面。屋主透露說,當初馬克士買下五棟聯棟的房屋,然後把它拆除再合併,而成為一個一畝土地的豪華山莊。
張學良在夏威夷的生活
張學良和第二任妻子趙一荻(第一任妻子于鳳至)曾居住在美國夏威夷的檀香山。他們在當地過著相對安靜的生活。張學良晚年保持低調,但對歷史事件的看法偶有披露。他在夏威夷期間接受了不少學者和記者的採訪,談及西安事變、抗日戰爭等話題。
張學良在夏威夷終老時候,在這間基督教堂做禮拜。(張冬凝提供)
張學良在夏威夷的生活是他傳奇人生的尾聲。從風雲一時的軍閥少帥,到被軟禁的歷史人物,再到旅居海外的普通老人,他的人生跨越了一個世紀。他在夏威夷的生活見證了他晚年的平靜,也為他的一生畫下了重要一筆。
在檀香山中國城有一家理髮店,在理髮店的大門上還貼了有張學良在此理髮的一張照片。在國王大街(King Street)。有一家中式建築的教堂。就是張學良夫婦來做禮拜的教堂。
這一家在檀香山中國城的理髮店,是昔日張學良理髮之處。店主曾經把張學良理髮的照片貼放在門上,新店主說照片被老店主帶走了。(張冬凝提供)
張學良與妻子趙一荻長期居住在檀香山,晚年在當地生活平靜。夏威夷的溫暖氣候和環境適合張學良的晚年健康,他的夫人趙一荻一直陪伴在他身邊。 趙一荻在2000年在夏威夷病逝,張學良在次年(2001)年10月14日也在夏威夷病逝,享壽100歲。
張學良、趙一荻夫婦在夏威夷天壽園的長眠之地,不少華人遊客來此憑弔。(張冬凝提供)
夏威夷末代女王麗麗烏歐卡拉尼(Liliʻuokalani)
夏威夷末代女王麗麗烏歐卡拉尼(Liliʻuokalani Trust)她被美國白人的陰謀家在夏威夷囚禁至死。(張冬凝提供,夏威夷歷史檔案照片)
卡美哈梅哈大帝(King Kamehameha)在1782年繼承了夏威夷島的部分統治權,隨後通過戰爭擊敗其他首領,鞏固了對全島的控制。征服茂宜島(Maui)和歐胡島(Oʻahu)和其他夏威夷島嶼:他在1795年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最終在1810年選擇以和平方式降服個島,這標誌著夏威夷群島的正式統一。
夏威夷原是獨立的王國,1893年夏威夷王國被推翻,1898年被美國正式吞併。一些王室成員被迫流亡。末代女王麗麗烏歐卡拉尼(Liliʻuokalani)雖然未流亡夏威夷以外,被迫放棄王位,並長期被軟禁在自己的王宮裡。
麗麗烏歐卡拉尼女王很有音樂天才。有名的Aloha Oe 就是她譜的詞和曲。。
韓國的尹錫銳
*作者為美國註冊會計師,夏威夷中國日報社長。本文原刊《夏威夷中國日報:老張看美國》,夏威夷中國日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