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在本月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正式建立美國的「比特幣戰略儲備」。這項決策意味著美國將比特幣視為一種重要的戰略資產,並將其納入國家儲備體系。美國政府已經持有大量的比特幣,並承諾不會出售存入儲備的比特幣,這將減少市場上的比特幣供應量,從而推動其價格上漲。
根據估計,美國政府通過刑事或民事資產沒收程序,擁有了近20萬枚比特幣,價值約170億美元。與其將這些比特幣出售,不如將其納入戰略儲備,實現其價值最大化。正如白宮加密貨幣「沙皇」塞克斯(David Sacks)所言,建立比特幣儲備的行動很早之前就該完成了,過早出售比特幣已讓美國納稅人損失超過170億美元的潛在價值。
去年底到今年第一季,比特幣價格大漲大跌,從Coinbase股價暴跌、白宮峰會政策落空,到MicroStrategy創始人提出百萬億美元戰略,這些事件不僅揭示了市場的脆弱性與矛盾性,更映射出加密資產從「投機工具」向「戰略資產」轉型的長期趨勢。
美國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的股價映照出整個產業的掙扎。去年3月時,它的股價於238美元的高點,但到了9月卻一路摔到147美元,跌幅將近40%,背後的原因除了加密貨幣市場本身的漲跌週期,更關鍵的是這家公司正面臨一連串法律訴訟和政治風險。
一場集體訴訟指,控Coinbase沒有充分告知投資者「平台上的加密資產可能因監管問題而化為烏有」。雖然法院駁回了部分指控,但這場官司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讓企業每年得燒掉數千萬美元的法律費用。此外,Coinbase被指控其違反政治獻金法規。不過,儘管股價慘跌,Coinbase的機構客戶託管資產規模卻逆勢成長,顯示市場仍認可它作為「合規入口」的價值。
本月MicroStrategy創辦人Saylor在白宮峰會提出了「百萬億美元經濟計畫」。他主張,美國若能大量收購比特幣,就能在未來十年創造驚人的經濟價值。Saylor將加密資產分成四類:用於籌資的代幣、提升效率的證券型代幣、強化美元地位的穩定幣,以及作為「數位黃金」的比特幣。他建議美國政府應該在2035年前買下全球5%到25%的比特幣(約210萬到1050萬枚),若以現價估算,這需要花上1400億到7000億美元。這數字看似瘋狂,但對比美國現有的4000億美元黃金儲備,其實並非天方夜譚。更關鍵的是,如果各國政府跟進,比特幣的價格可能被推升到百萬美元等級——這正是Saylor眼中「美國主宰數位金融未來」的終極劇本。

白宮加密峰會未達預期?比特幣儲備計畫引發全球關注
上週的白宮加密峰會,原本被投資人寄予厚望。許多人期待美國政府會宣布建立「國家級比特幣儲備」,或是放寬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枷鎖。然而,這場峰會最終只承諾在8月前制定穩定幣的法規框架,以及降低小企業的合規門檻。消息一出,XRP、Cardano(ADA)、Solana(SOL)等主流代幣當天暴跌超過10%,就連比特幣也小跌3%。
加密產業想要的是「監管綠燈」,但政府卻只願意給「黃燈」。不過,峰會中仍埋藏了一個重要訊號:美國政府首次公開表示將持有比特幣作為財政儲備。這雖然只是個模糊的承諾,卻可能引發全球連鎖效應。同時挪威的主權基金隨即表態考慮跟進,日本央行也開始研究數位資產的儲備可行性。換句話說,當國家機器開始認真看待加密貨幣,它的角色已從「投機玩具」悄悄轉向「戰略資產」。
對投資者而言,與其糾結於短期價格波動,不如關注兩大指標:監管框架的實質進展與比特幣的機構持倉比例。我認為比特幣還有非常多的成長空間。

作者介紹|李可人
比特幣長期持有者(Hodl)。2017年加入幣圈,為新北礦場聯合創始人;同年加入萬寶週刊擔任加密幣專欄作家;2018年加入知名區塊鏈新創科技公司擔任行銷、公關職務至今;2020年與全球最大加密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合作,舉辦比特幣定期研討會。
責任編輯/林彥呈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