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正在複製「澤倫斯基路線」,不是未來式,而是現在進行式。
賴清德祭出「賴17條」的抗中檄文,一說是發動「準戒嚴」(不是戒嚴的戒嚴),另有一說要推動「大罷免」,這說明了部分表象。若放眼國際,相較於烏克蘭經驗,可以發現,賴清德的抗中政策居然跟「澤倫斯基路線」高度雷同,台灣正步上俄烏戰爭前的烏克蘭之路。
千山鳥飛絕:民生擺一邊,算計政敵優先
其一,整肅政敵:賴清德默許司法手段對付前海基會董事長鄭文燦、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等政敵,抹紅扣帽。澤倫斯基也是清除「親俄派」政治人物,特別是在烏克蘭東部和南部,一些傾慕「親俄情懷」的地方政府成員,澤倫斯基政府加強了對烏東、烏南地區的政治監管,指其從「親俄」到叛國、間諜到代理人。
其二,解散政黨:賴清德政府的內政部已解散了「中共代理人」的統促黨、復康聯盟黨等。民進黨總召柯建銘狂言向憲法法院聲請「解散國民黨」,還要「罷免韓國瑜」。而澤倫斯基也是解散「親俄派」的政黨,並且禁止該政黨人士的參選資格,一些烏克蘭地方政府的官員、議會成員或其他政治人物,不是被撤職,就是被迫退出政治舞台。

萬境人蹤滅:大搞認知戰,跪舔外國勢力
其三,掃蕩輿論:賴清德的新政,陸配網紅不准談論「武統台灣」,藝人不得轉發「台灣必歸」,指其中共的「認知作戰」。澤倫斯基同樣清除「親俄言論」,延伸到社群平台及網路,並指稱其散布「假訊息」。前任蔡英文「沒人需要為他的認同而道歉」宣示言猶在耳,如今賴清德顯然不演了。
其四,激進民兵:賴清德政府把黑熊頭子沈伯洋當民進黨的門面,有黑熊學院作為民防組織;澤倫斯基政府默許外國勢力背景的「亞速營」等民間武裝組織,插手指導烏克蘭防衛事宜。
其五,佯裝和平:賴清德高呼「和平保台」,願與習近平共進晚餐、喝珍奶;烏克蘭的澤倫斯基,也是一副和平團結的模樣,卻以申請加入北約等實際手法,反而加速強鄰干涉,引火自焚。
孤舟蓑笠翁:晉身「新納粹」,民主內戰正熾
當世界各國都在應付川普的關稅大棒,賴清德慎重召開國安會議後,卻把問題焦點指向整個中國,而非中共政權。所謂的「賴17條」,將中國界定為「境外敵對勢力」,展開一系列抗中反中的整肅行動,正如,俄烏戰爭前的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把「親俄派」定義為「敵對代理人」,並且全面「去俄化」,大搞所謂「民主內戰」,把「加入北約」納入憲法,意圖引進美軍對抗俄軍。因此澤倫斯基被質疑為「新納粹」的獨裁者。

台灣的賴清德政府,倘若按「澤倫斯基路線」繼續走下去,實在令人細思極恐,因為接下來將以國安為名,以戰時軍法為工具,剷除所謂的「親中派」,對軍隊、商界、媒體、藝文界下手,都將列入整肅對象,不啻吹響了「台灣文革」的進擊號角。
首先是整肅軍隊:澤倫斯基政府加強軍隊內部的反間諜與安全監控,對涉嫌與俄羅斯有聯繫或支持俄方的軍官、士兵,進行調查與懲處,確保烏克蘭軍隊在面對外部威脅時的忠誠度和戰力。
其次是監管商界:與俄羅斯有密切經濟聯繫的烏克蘭大型企業,也被視為親俄勢力。澤倫斯基政府透過調查和監管,逐步剷除一些與俄羅斯有深厚關聯的商業集團,限制它們在烏克蘭的影響力和控制力。這些措施包括對部分企業的財產查封、經濟制裁、阻止俄羅斯資本進入烏克蘭市場等。

獨釣寒江雪:建構一言堂,走向悲劇之路
第三是控制媒體:澤倫斯基政府打擊「親俄派」,包括政治人物、媒體人員或公眾人物,他們在言論上偏向俄羅斯。澤倫斯基在2019年成立「國安與國防事務委員會」,對一些對俄友善的媒體進行查封或限制,延伸到社群平台及網路,並指稱其散布假訊息,影響烏克蘭的社會穩定與國家安全,確保烏克蘭的媒體環境更符合政府立場。
第四是文化洗腦:澤倫斯基強調烏克蘭民族主義與烏克蘭文化,推動「去俄羅斯化」政策,削弱俄羅斯文化、語言和歷史在烏克蘭社會中的影響力。貶禁俄羅斯的文學、音樂、藝術,這包括在教育文化領域中強化烏克蘭語和烏克蘭文化的地位,並去除俄羅斯的象徵、語言和歷史。 (相關報導: 專訪》美國經濟衰退是川普的苦肉計?中山大學國資所所長王昭文曝2大目的: 鮑爾準備出招 | 更多文章 )
所謂「今日澤倫斯基,明日賴清德」、「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絕非無稽之談,目前當家的正是「清德斯基」。從軍隊、商界、媒體、藝文界,都將成為整肅對象,麥卡錫式的恐怖統治已然在台籠罩、蔓延,甚至進入準戰時狀態。一旦兩岸兵戎開戰,不論他是力挽狂瀾的民族英雄,彪炳青史,抑或成為喪權辱國的千古罪人,萬劫不復,都會是台灣的歷史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