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5)日高雄蓮潭國際會館舉行「2018金屬創新應用競賽」決選及頒獎典禮,由產官學研專家所組成的評審團一致認為,今年參賽作品的水準相當高,尤其是社會組作品,經由創意應用與美學導入,讓生硬的金屬產品更顯價值,符合工業局舉辦該競賽的初衷,突顯台灣金屬產品差異化或獨特應用性,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藉此帶動整體金屬產業競爭優勢。
推金屬產業升級 擴大產業規模
競賽分為社會組及學生組,經半年書審、初賽,今年學生組從多項作品中選出幾件優秀作品,與社會組一同入圍最後決賽;進入決賽的作品,決選當天都以實體或模型在現場展出,創作者也須到現場解說作品特色、精髓,並接受評審的提問,藉此訓練學生的表達及臨場反應能力,嚴謹程度如同大會考,場面相當隆重。
因參賽者皆為各方精英共同角逐獎項,評審團強調,能入圍就是一種榮譽與肯定,頒獎典禮也比照奧斯卡獎模式,不到最後一刻,連頒獎者都無法提前得知獲獎名單,增添儀式的緊張與神祕性。
經濟部工業局主任秘書陳佩利表示,工業局積極推動金屬產業升級與高值化政策,協助國內業者整合上中下游研發與製造的能量,以發展優質的環境。因此工業局在「金屬產業發展推動計畫」內執行「金屬創新應用競賽」,其用意就是為鼓勵業者及青年學子,運用輕量化金屬材料與科技美學,將創新材料或設計融入於產品開發,擴大輕金屬的應用層面與產業規模。
陳佩利指出,競賽舉辦多年來,已經累積相當豐沛的能量,也看到作品一年比一年優秀,這是政府所樂見的。為延伸整體效益,工業局委由金屬中心協助將得獎優秀作品參加國際競賽及進行商品化,截至目前已有作品分別獲得德國Red Dot、日內瓦國際發明獎、日本G-Mark、韓國首爾發明獎…等國際榮耀,成果豐碩。 (相關報導: 全自動化生產時代來臨?中國京東「巨型倉庫」僅需4名員工! | 更多文章 )
金屬中心董事長林仁益說,特別感謝工業局對整個金屬產業的支持,持續舉辦該競賽就是為發掘與培養國內金屬設計製造人才,同時鼓勵業者投入研發與設計工作,透過彼此的交流觀摩,激盪出金屬材料新的應用,進而創造金屬產業的實質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