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號召海外留學的博士級人才回流,提升我國產業創新,科技部推動「海外人才歸國橋接方案」,預估每人一年最高補助150萬元,對象以生醫、智慧機械、國防航太、半導體等領域之人才為優先。初期這筆經費還曾遭質疑太少,今(3)日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在審查科技部預算時,卻有立委提案減列相關預算。
去(2017)年7月科技部推出「海外人才歸國橋接方案(Leaders in Future Trends, LIFT)」,招募旅居海外的博士級人才,今年已經完成3梯次的徵選,即將開始第4梯次的審查。LIFT方案會給予歸國人才一定的生活補助,同時也優惠其子女就學,一個月最高可拿到12.5萬元,合約以一年為限、共約150萬元。
目標招100人 最終49人回台
據統計,今年LIFT方案的原本目標為50至100人,報名的人數93人、其中68人通過篩選,最後有49人回來台灣,包括18人未滿一年、仍在方案中;另外31人已經滿一年了,其中23人留在台灣,包括4人創業、5人在學界、10人在業界、4人則持續與業界交流,以及8人離開方案。
執行率25.8% 明年預算編17億
立委黃國書指出,從目標100人來看,回流的只有49人,預算執行率僅25.8%;科技部卻為明年度的LIFT方案編列17億元的預算,讓他直言:「我當然支持這個計畫,但錢給你們也執行不完啊。」因此提案刪減預算5000萬元。
科技部長陳良基回應,人才招募本來就很難,初期是以傳播消息到海外為目標,現在好不容易國外知道台灣有這個方案,許多人都還在觀望、必須長期執行來建立信賴度,否則無法讓人才願意舉家遷回,希望委員不要刪減預算。
委員會決議 預算小刪300萬
不過立委柯志恩和黃國書皆認為,科技部雖然有在花錢、卻沒有花在刀口上,整體攬才、留才的績效備受質疑,應提出關於如何吸引海外人才更細緻的規劃。黃國書表示,這是執行力的問題,就算預算這樣編了,明年的執行率可能還是只有20%。 (相關報導: 台灣人年均所得上不去 童子賢:過度依賴電子外銷,其他產業空有技術沒商品化 | 更多文章 )
立委吳思瑤則說,LIFT方案雖然立意良好,但其政策目標僅讓人才「short stay」,期盼科技部應想辦法讓人才都能在台灣「long stay」,並強調科技部要提出更具體的LIFT方案轉型計畫。最後委員會決議相關預算凍結300萬元,科技部須提出更完整的書面計畫,始得動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