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不理會「以核養綠」公投結果,蔡英文政府在公投後立即忙不迭提出湯藥根本點滴不換的「新非核家園能源政策」,祇「允諾」2021之前兩年電力「夠用」,正引起整個社會憤怒,尤其用電最大戶工商產業領袖則陷入普遍恐慌。
悍然違法否決以核養綠公投
蔡英文政府敢於悍然「違法否決」以核養綠公投,所即刻提出的,祇有含糊其辭僅僅掛了兩年保證「電力應該夠用」的這種「新」非核家園能源政策,是否真正能夠讓全國百姓及工商業為主的大社會族群,都會就此乖順又沉默地「馴受」,特別長久以來一直「以永續發展願景經營」為職志而長駐投資營運臺灣的事業體,這種祇有許諾兩年以內「電力可以夠用」的政府能源政策,不啻是一項迅將逼至的極其重大挑釁與考驗。
尤有進者,是否會成為壓垮「2020大選蔡英文無法連任」的最後一根稻草?更是國內外各方密切注視的另一焦點。
高蹈訓示以火力取代核能
經濟部沈榮津部長在2019年2月12日上午邀集全國七大工商產業團體領袖,理事長/秘書長前往經濟部簡報室面對面協商《 公投後關於能源政策之討論 》。整場協商會議,沈榮津部長講的很長很多,而聽取工商產業領袖意見卻很短很少,這項事先談定僅兩小時閉門會議,沈榮津及能源局林能白局長的簡報及註腳說明,實即遊說勸誘,就已經長達一小時三十餘分鐘,真正能聽取意見時間不到半小時。整個看起來,比較像訓示與勸導,根本未準備給工商產業領袖提太多意見建議。
會議目的,完全為了推銷經濟部「不甩公投結果要求」的強硬非核家園「政策」,並進一步威迫施壓「請託」工商產業領袖們,協同幫忙說服各地方政府能夠同意:順利完成「火力發電廠」之興建與運轉,並同意老舊「火力發電廠」得以再延役;讓工商產業領袖企業家倍加反感,完全「不似經濟部長位階者所應該有的說辭」,是沈榮津極其怪異的論述與主觀認為 :是有心人士」要核電廠不要火力發電廠,以致造成地方政府反對火力發電廠興建,乃至於「無法產出充分足夠電力」!。
經濟部31日公布公投後能源政策評估結果,整體能源配比並未調整,3部核電機組也確定如期除役。左起為台電總經理鍾炳利、經濟部次長曾文生、經濟部長沈榮津、能源局長林全能。(資料照,尹俞歡攝)
全盤盡是糊攏的「總量供需推計」
沈榮津所提《公投後之「新」能源政策》,其實完全相同於2017年下半的三次在全國工業總會理監事會專題報告內容,所謂「新」能源政策的規劃推計論述,完全祇以全國總電力產出與「全國總電力需求」數量,逕行數字數學加減演算、以完全無縫自由浮動挪移匡列作為推計基準,其計算方程式的「總量調理勻配」,完全無視於各種多元電力產出及都會鄉林分部零散的「區域空間距離落差」以及現實存在的「電力配輸調度路徑的效能效率落差」等實物格差問題。
由於七大工商團體領袖企業家,從一開始就已根本無法相信蔡政府「不缺電」保證,所以一再要求沈榮津保留核二、核三廠「延役」機會,至少該「備而不用」,以防不時可以應急之需。
然則,對於業界的要求,沈榮津所立刻作出的否定答覆,祇是一再莫名其所以然地重複碎碎念的「不會缺電」空頭保證,令所有企業家領袖無一不大感氣結。
勉強兩年「夠用」的保證乏人置信
依準蔡政府沈榮津們的純粹數字設定與神算安排,企業界智庫拿來逕予推計,則或許沈榮津所謂2021年之前兩年「應該可以夠用」的保證,幾乎都祇必須倚賴「用電大戶輪流停電/或巨型工廠自主停俥將剩餘配額電力高價回賣給台電」方式,或者「民生用電採分地分區輪流意外跳電」方式,勉強過關;但兩年之後,亦即2021年以後,則蔡政府沈榮津們,也就不敢強辭保證了。(其實他們官位能否保固兩年,本就是個大問題!)以至於才有如此兩年內勉強「夠用」的保證。
在這種無膽保證情況下,沈榮津竟好意思做出兩大呼攏假動作來應付外界質疑:一是「地方政府不支持」火力發電廠的興建與延役,另一也是「地方政府不配合」推動風力發電產業發展建設;以至於才有,這種「電力供應的顯然不足」問題。
沈榮津的「偽新」2025能源政策規劃,繼續將綠電配比拉高到20%的依據是:國內各地火力發電廠場「可以繼續新建」與「老舊電廠可繼續延役」運作;同時,綠電產業的「風力發電」可以「全面順利產輸供應」全國電力需求。
但是,這兩方面的規劃設計之準據作法,都是書空咄咄的「畫餅」成分居多,或者根本就是遠在天邊的瞬幻彩虹,能夠成功或能夠確保實現「充分供應電力」的可能率極低;即或能夠成功一半,也必然肇致單位發電成本大幅度倍速增高一新生風險;而綠電發展建設,一方面可以鞏固維繫執政黨神主牌的意識形態治國,及黨私選票固樁政治算計,另方面則給予執政黨黨庫收益與黨人鈔票私利機會。
大缺電與用電費率大漲令人無法消受
民間企業領袖及產業智庫,準據沈榮津「偽新」2025能源政策規劃所設定的能源配比規劃案推計:在核一、二、三不延役以及核四不商轉情況下,2025年臺灣總供電缺口,勢將高達660萬千瓦,備載容量率則遽降至負值的-15.5%以下,而根本不是經濟部說帖所示,自第三年到2025年,每年可維持17.1%持恆水準;更為可怕的是「用電費率」,不是祇有增加區區0.53元,未來用電費率的暴漲,勢必造成全國用電費率,從現在的每度2.5元劇漲為7.5元,其漲幅將遠遠超過民間原本所推斷的2.5倍以上。
在蔡英文政府悍然「違法否決」以核養綠公投後,「偽新」2025能源政策規劃強制確定「核一、二、三不延役」以及「核四決定廢置不商轉」情況下,所引申而至的如此全國電力供應之量與價的全新關係式結果,不知道全體國民,乃至於用電大戶的「工商產業界」,對於如此「供電量」保證,以及供電價格的必然,是否真正都能夠「吃得消?!」對未來國家能源政策信心,能否繼續保持堅定?對未來國家經濟發展、投資營運之前景信心,能否繼續保持樂觀亮麗?
(相關報導:
以核養綠二部曲!黃士修等人提「以核減煤」、「啟封核四」2公投案 拚綁2020總統大選
|
更多文章
)
的確是當前及可預見未來「絕絕對對的大哉問題」;馴至於,各方更關心會否成為壓垮「2020大選蔡英文無法連任」的最後一根稻草?
蔡政府不甩公投結果的作法,是否可能影響蔡英文2020年的連任之路?(資料照,簡必丞攝)
鞏固非核家園政策的悖理扯蛋
蔡政府「核一、二、三場不延役」「核四不商轉」決斷所「準據」的推託理由,一旦明講開來,的確非常「雞腸鳥肚」也非常「扯淡無理」。
「堅持非核家園政策到底」理由,依沈榮津說法主要有三:第一是「非核家園」乃「法定政策目標」,經濟部必須配合達標;第二是核廢料沒處存置、無法處理;第三是啟動核電的程序冗長來不及,再啟動「費用太高」無法承擔。
第一個理由引用環境基本法第23條規定:「政府應訂定計畫,逐步達成非核家園目標;並應加強核能安全管制、輻射防護、放射性物料管理及環境輻射偵測,確保民眾生活避免輻射危害。」基本上,這是非經濟主管部會的原則性規範條文,對其他相關行政部會,並沒有產生立即且強制效力,何況條文明定「逐步達成」,並非強制性「立即達成」,更何來必須「以此法條對抗人民創制權公投結果」?
蔡政府公然違憲的非理遁詞
而沈榮津們一再強調「非核家園」是當今政府不可放棄的「法定政策目標」 ,這一說項究竟所依的是什麼法?誰訂的法?卻能框死經濟部,務必須要達成之?甚至於使國家二級機關的經濟部,竟可以大剌剌地根本不理會「以核養綠」公投所映現「人民依憲法賦予創制權所做成的決定」,以及依憲法必須「遵循公投法」的政府行政部會之絕對責任與義務,於全然公然之不顧?
第二理由對於核廢料處置的「束手無策」更是扯淡。今天所有先進社會國家都早已發展出成熟可適的普用科技,核廢料已然是「可以再處理後百分之百再利用」的高價值經濟資源,根本毫無所謂的「核廢料無處擺放」之「庸人自擾」困難。
第三個理由更是無稽之談。核電廠之延役與啟用障礙,無非皆屬「人為障礙」;原能會之申報程序、國會預算之編審,都是「政策性」可以解決的技術性問題,至於再啟用核四的工程費新台幣75億元或總費用788億元,相對於廢核四的4,800億元及投資逾兩兆元的「畫餅」風電計畫,根本是零頭小錢;蔡政府豈能要為電力供應不足之「國安危機」問題索解,竟然還會祇在乎區區零頭小費用,而卻如此斗膽敢於大方放任公庫大錢打水漂?
沈榮津政策悖違經濟部傳統
回顧既往七十年的遷台以來政府治理(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s)演進經驗,經濟部所賡續推動的能源政策導向之取決,一直是以「國家經濟繁榮為最優先」,以「產業經濟發達為最優先」,及以「充分供應工商業發展成長需要為最優先」,作為國家經濟施治的首務,尤其在孫運璿、李達海兩位工程師能源專家主政時期,更加堅定持守「理性經濟思維」及「科技專業理則」作為經濟施政決策的大前提,總能作出符合國家迫切需要及經濟長遠前瞻永續發展支柱的良善國家能源政策。這項經濟部主政施治的傳統,尤其被彰顯發揮到極致,這也是能夠造塑臺灣經濟奇蹟令名而馳揚競爭於全球社會的重要基磐條件。
(相關報導:
以核養綠二部曲!黃士修等人提「以核減煤」、「啟封核四」2公投案 拚綁2020總統大選
|
更多文章
)
早年創造了經濟奇蹟的部長們,心心念念都是的臺灣產業的壯大成長和國家的永續發展,因而打下鞏固大臺灣的堅實基礎。而今的經濟部長沈榮津滿腦筋想的,祇是上級的交代以及自我官位的去從,長期的國計民生前景,根本不在計議之中,屈從上意,既違背理性經濟思維,也根本不顧科技專業理則,「保住官位混兩年」,連結結實實的公投民意都可以踩在腳下。
大開自由民主倒車
在根本悖逆經濟部傳統能源政策理路情況下,「偽新的」2025能源政策規劃,祇好限定於「兩年之內」(也就是2021年之前),臺灣電力供應或許「可以夠用」,而非經濟部傳統政策之必然依循「充分供應」原則,委屈制定臺灣經濟發展極盡短狹近視的能源政策,祇擬出這麼一份「讓臺灣電力夠用兩年就好」能源政策;以至於2021年之後的能源供應,竟連能源局官員「根本不敢公開落筆」提保證,卻怎讓工商產業產生足夠信賴與信心?著實直令整個臺灣社會無限慨歎失望。
沈榮津個體本人固令人失望,但更令整個臺灣社會大失望的,是造就這種澆薄、短視政治文化的蔡英文獨裁專制體制民進黨政府;儘管至今口口聲聲民主與進步,究其實,竟無一不在大開自由民主與理性專業的倒車。
經濟信心及願景信心淪喪是國家的最致命
蔡英文政府執意抗對「以核養綠公投結果」拒絕核一、二、三延役、核四商轉,執意強推非核家園能源政策到底,所造致的國家發展傷害及經濟治國政策失能,這一「橫材入灶」愚昧施政作為,已然嚴重引申讓整體國內社會,對於中華民國前景「完全信心喪失」,包括否決公投結果肇致「臺灣民主法治信心」全盤喪失,無根短視配比計畫的偽新能源政策肇致的「臺灣經濟前景無望」信心喪失,乃至國內外資本對於「永續投資營運臺灣」的信心喪失。
*作者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