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GOOGLE、FB到APPLE,科技股還能買?歷史經驗告訴你:每次美股牛市,都有一個族群帶頭

2024-12-30 07:40
Google等科技巨頭雄霸美股市場已有20年以上,而且作者認為,這波行業龍頭領軍的態勢可望比以往更久(AP)

我們想讓你知道:由多家科技、網路股領軍的美股牛市,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行情一波接著一波,只有在少數時刻稍做歇息,這使得許多投資人跟著賺得盆滿缽滿。就在蘋果即將挑戰4兆美元市值歷史關卡之際,《高盛首席分析師教你剖析超級週期》作者回顧美股長期表現,他認為每次長期牛市都有至少一個主流產業族群帶頭,而且他認為,這次由科技股帶頭的牛市可望比以往延續更長時間。以下是精彩書摘全文:

科技業在市場資本化方面(至少在美國)已經相當穩定地保持主導地位,這種情況自1980年代的軟體革命以來就沒有變過,只有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由金融業短暫主導。不過,從標普500指數的類股組成變化史來看,主導的業種可以較長時間保持主導地位。隨著時間推移,不同的科技浪潮會使業種主導階段演進。隨著股票市場變得較為多元,最大的業種佔總體市場比例下降,但即便如此,科技業可能依舊是全球市場中規模最大的產業。隨著信心增強和IPO再現,可能會有許多新公司投入科技業(圖11.5)。

我們可以將美國股市漫長的歷史分為四個主要的領航者時期:

1800年到1850年代:金融業。在這段期間,銀行是最大的產業。一開始幾乎百分之百佔據股市。隨著股市的發展和擴張,到1850年代,銀行業的權重已經降到一半以下。

1850年代到1910年代:交通運輸。隨著銀行開始為美國(以及其他地方)蓬勃發展的鐵路系統提供融資,交通運輸類股成為指數中佔比最高的業種。全盛時期,交通運輸類股佔比接近指數的70%。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逐漸下降到總市值的約三分之一。

1920年代到1970年代:能源。隨著工業的大幅成長,仰賴石油而非蒸汽和煤炭推動的能源股成為最大業種。能源集團一直保持主導地位直到1990年代。不過中間一度經歷科技業的短暫領導期(第一波由大型主機主導,接著轉由軟體主導)。

1980年代至今:科技。自1970年代大型主機問世以來,科技業幾乎一直都是美國最大的業種(並非在所有國家都是如此),只有在金融危機前被銀行業短暫超越。當然,科技產業內的先驅者在這段期間數度改變。1980年代中期,IBM是最大的公司, 推動了資料革命;1990年代,隨著軟體成為科技進步的主要推手,微軟登上龍頭寶座;2000年代,蘋果成為最大的公司,並一直保持至今。這一期間有過週期性波動,像是2000年科技泡沫的興起和隨後的崩盤,但科技很快就又回歸最大業種的地位(在銀行業於金融危機前短暫成為最大業種之後)。

當前這一群主導的科技公司能否保持領導地位?

下一波科技潮的領導者會和過去一樣?抑或有所不同?超大型科技股在美國和其他市場的主導地位相當顯著,然而這種市場主導地位並非當前這場革命獨有,過去,好幾家企業都曾經因為重大創新或科技週期而主導各自的產業。科技業的演變史顯示,最終它可以成為「贏者全拿」的市場: (相關報導: 季凡觀點:科技股主導的2024,美股熱潮還能撐多久? 更多文章

像是標準石油公司(Standard Oil)在1900年以前,就成功掌控美國超過九成的石油生產,並囊括85%的銷售額。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