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政府27日市政會議由體育局以「活化市立運動場館」為議題,對11個市立場館提出專題報告。分「近期」、「中期」場館營運規劃於四年期程。
體育局黃永旺局長表示,場館活化將分階段進行,近期將以市立田徑場、市立蘆竹羽球館、青埔慢速壘球場、青埔運動公園棒球場、平鎮棒球場、平鎮射箭場及運休中心等場地為主,中期則以市立游泳池、市立體育館、中壢網球場及桃園國際棒球場來進行。
體育局說明,場館活化策略包括以ROT、OT及自營等方式,其中ROT是指透過結合民間投資方式將舊有建築物予以擴建、整建、重建後並營運。OT則是透過民間機構營運管理,以撙節自行管理營運所生維護成本及人力。至於自營則是透過整建改善工程強化場地之既有設施,結合各項相關賽事之舉辦及培訓,以提升場館運用之專業效能。期望透過場館活化,達成經濟、提升運動人口、節省人力、提高使用率及提升場館專業水準等效益。

目前體育局已完成「運休中心」作為活化示範點,活化費用總計為新台幣250萬元,針對軟(書藉、增設運動指導員)、硬體(空間、設備)部分加以改善,並提升整體民眾使用滿意度達八成。
主持會議的邱太三副市長聽取簡報後表示,為實現人人能運動、時時能運動及處處能運動之願景,打造桃園成為運動樂活健康城市,請體育局以「運休中心」模式為示範點,推及本市13行政區模式辦理,方式包括:
一、各區「一示範點」建置,結合本市智慧城市旗艦計畫,以各區現有活動中心或集會所設置運動休閒中心並增購相關運動設施器材如跑步機等,提供各族群,休閒健身普及市民參與率。
二、挹注專業運動指導員人力,如結合國立體育大學專業體育科系學生擔任運動指導員及施作體適能檢測、開立各別運動處方。
三、培訓志工晉身為專業運動指導人力,以擴展服務至13區。
四、藉以提升本市運動規律人口,每年達2%成長。
五、落實從現有運休中心示範點,進一步深入鄰里,達成每區增加運動服務據點。
六、加強場館活化,運用招商認養挹助場地維護費用,並創造多元使用項目,增加場地收入以提高使用率及經濟效益。
七、充分運用現有場館廣設運動課程,提升運動人口。
八、配合場館整修提升場館專業水準,爭取舉辦國際及大型賽事與多元活動。
桃園市政府期望透過各種場館活化方式,讓桃園市民人人能運動、時時能運動及處處能運動,讓桃園成為健康活運動大市。
本文經轉授權自台灣好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