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還在摸索外交戰略的經濟巨人

中國的經濟實力不容小覷,但外交作為卻讓國際摸不透。(美聯社)

烏克蘭政局風雲變色,正當美國與歐盟各國為解決僵局急忙奔走焦頭爛額之際,同在歐亞大陸的中國卻缺席了,令人不解,這個全世界人口數第一、經濟規模第二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到底是如何看待烏克蘭政局與其他重大國際事件?

無法證明是個咖

「歡迎來到真實世界!」曾任柯林頓政府國安會亞州資深主任,現為美國布魯京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e)資深研究員的中國專家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如此形容中國外交。長期觀察中國外交與戰略政策的李侃如分析,中國確實在全球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也涉及許多全球利益,但卻始終無法說服世界各國:「中國在解決國際事務上是個咖。」

中國專家李侃如認為,中國必須努力證明自己在處理國際事務上是個咖。(取自 Brookings institute網站)

李侃如還指出,每當中國以外的地區出現衝突,中國外長一貫的發言內容盡是空泛的陳腔濫調,例如:「呼籲自制」、「要求冷靜」或「尋求政治途徑解決」,除此之外,實質的外交承諾、安全協助或緊急應變計畫均付之闕如。

中國不敢碰烏克蘭議題

冷戰時期,前蘇聯做為中國的老大哥,儘管1969年曾發生中蘇分裂的兄弟鬩牆,但齟齬過後的和解還是讓雙方始終保持情誼。兩國領導人互訪已是家常便飯,以習近平為例,他成為中國國家領導人之後的首度出國便是走訪俄羅斯,今年2月遭西方國家冷處理的俄羅斯索契冬奧,習近平也親自出席開幕典禮,給普京(Vladimir Putin)總統送暖。

但是,這並不代表中國一定站在俄羅斯這邊。在這次烏克蘭危機中,俄羅斯始終強調要保護烏國俄羅斯裔的權利,讓為境內藏獨與疆獨問題頭痛不已的中國,無法在相關議題中找到著力點,既無法加入歐美譴責俄羅斯干涉烏克蘭內政的行列,更無法放膽支持俄羅斯,深怕它國引以為例介入西藏與新疆事務。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4日在例行記者會中對於記者追問中國對烏克蘭立場時,竟要記者去了解「相關歷史」。這就是中國對烏克蘭僵局的模糊態度。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4日被記者問及烏克蘭僵局時,竟要記者去了解相關歷史。(取自中國外交部)

強大卻又平庸

習近平擔任中國領導人後,提出「中國夢」的構想,這也是中國共產黨第五代集體領導的執政理念,據此,擁有數千年歷史的古老中國現正努力掙回它該有的世界舞台地位,它的全球野心亦不容懷疑。

中國夢是中國共產黨第五代集體領導的執政理念。(美聯社)

從中東、非洲到拉丁美洲,目前處處可見中國的經濟足跡,經濟富裕了,但中國的外交政策仍在「摸著石頭過河」。北大教授賈慶國認為,中國在冷戰結束後始終沒有擘畫出具體的外交戰略,導致外交行為「不是模糊行事,就是自相矛盾」。經濟實力與外交投射的不對稱讓中國顯得「既強壯又虛弱,既富有又貧窮,既強大又平庸」,賈慶國不諱言,結果就是「經濟與外交利益也相互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