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龍戰台中 得縣區者得天下的3大關鍵

台中「強龍之爭」你來我往互不相讓,選戰倒數2周,民調持續領先的林佳龍和自稱成功整合派系的胡志強,究竟誰能出線,11月29日就見分曉。(吳逸驊、余志偉攝/影像合成:風傳媒)

台灣選舉史上最大規模選舉-九合一選舉29日登場,民進黨誓言跨過濁水溪,國民黨也極力回防,希望能守住中台灣,力阻民進黨揮軍北上。台中市選情詭譎,除了藍綠版圖外,還有縣市合併的情緒發酵,民進黨候選人林佳龍民調一路領先,而國民黨候選人胡志強尋求連任,傾行政資源挹注,加上自稱成功整合地方派系,嗆「我有把握贏得11月29日真正的民調」。

這場選舉雙方都頗有把握,除了候選人的話語、民調的消長,還可以透過政治版圖,找到一些指標來觀察這場選舉。

首先,台中市和台中縣雖然已經合併升格3年多,但在選民結構和關切議題上,還是有很大差距,且台中市人口比起台中縣更少,若是合併看待,可能造成台中市的選舉特性被淡化,所以將兩者分開觀察。

九合一選舉29日投票,中選會預計在25日公告選舉人數。初步以台中市民政局公布的最新資料推估,台中市20歲以上選民有86萬人,台中縣則有125萬人。比起2012年選舉人數,台中市成長4萬人,台中縣成長6萬人,大台中地區選舉人數可望突破210萬人(註:中選會13日初步掌握台中市合格選民數為209萬4089人,由於無法確定縣市實際消長,還是沿用各區統計加總推估,讀者可自行調整選票消長空間)。

關鍵1:民調

縣區支持度下滑 兵敗如山倒

實際觀察各家民調,林佳龍的支持度都在45%上下變化,相對穩定,一如民進黨去年底透過3家民調公司進行黨內初選,林佳龍也是得到44.73%的支持度。

胡志強則是開高走低,在尚未宣布競選連任前,胡的支持度曾超過40%。直到2月5日胡志強宣布參選,TVBS民調發現,林佳龍支持度從原本的48%變47%,但胡志強的支持率從原本的41%下滑到31%,跌了10%,其中最大的原因,就在於原台中縣地區選民支持度從原本的42%下滑12%,另外,也有近6成民眾認為胡志強做太久,應該會人做做看。

關鍵2:政治版圖

市區藍綠難撼動 縣區定勝負

政治版圖並非絕對,卻自有穩定效果,加上這回台中市長選舉為單純藍綠對決,不管是林佳龍或胡志強,都沒有人會錯認他們的黨籍屬性,除了大環境因素,要觀察選民情感依歸(到底是綠巨人還是阿凡達),政治版圖有其參考價值。

觀察大台中地區投票紀錄,台中縣部分受到傳統派系影響,投票紀錄變化較大,藍綠在歷次選舉中互有勝負,而台中市部分,藍綠兩黨大致維持55:45的差距,巧的是,在馬英九2008年競選總統、陳水扁2004年尋求總統連任,都各將政黨支持度從原本的版圖擴張,再衝高約3%,可以大膽推測兩位政治明星在這裡的吸票極限約3%。另外,2005年縣市長選舉,國民黨聲勢達到高峰,縣區和市區的支持度都逼近6成,那也是胡志強首次尋求連任、第2次參選台中市長。

如果好奇林佳龍的高民調是否會反映在開票結果,可以參考蘇嘉全2010年的得票紀錄,值得一提的是,蘇嘉全當年號稱踏遍大台中每一寸土地,果然開創民進黨從2001年起3次縣市長選舉的頂標。

細究蘇嘉全當年造成的旋風,蘇嘉全在台中市得到46%支持,和過去版圖規模差不多,並未拓展太多;台中縣部分,則得到50.71%支持度,這是2001年至今,民進黨在台中縣獲得的次高支持度。近13年來民進黨的高峰由陳水扁創造,陳水扁在2004年競選總統時,在台中縣衝出51.79%的頂標,同時在台中市獲得47.34%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