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砸數億歐元大整修羅浮宮:要給《蒙娜麗莎》新家,未來想目睹名作、你得多付錢!

現在進入羅浮宮參訪的遊客,想目睹《蒙娜麗莎》真跡的「常見角度」。(美聯社)

法國巴黎知名的羅浮宮博物館(Louvre)即將進行館內大整修,其中最受外界矚目的變動,就是出自文藝復興時期大師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之手、超人氣的畫作《蒙娜麗莎》(Mona Lisa)也將遷移,並擁有專屬的獨立展覽空間。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為此特別召開記者會,站在這幅舉世聞名的畫作前,向貴賓與外媒宣布這項計畫。預計此一變動將於2031年前落實,未來遊客如想觀賞《蒙娜麗莎》、你將得需另行購票。

根據BBC報導,這項整修計畫命名為「新文藝復興」(New Renaissance),除了打造新的展覽空間、給予《蒙娜麗莎》專屬空間,同時還將要求各國建築師競圖,要幫羅浮宮設計第二個入口,緩解玻璃金字塔(Pyramide du Louvre)下方,不斷增加的參觀人潮壓力,畢竟身為全球知名度最高的博物館,羅浮宮平均每天入館人數高達3萬人次,確實需要第二入口來緩解壓力,同時也確保遊客和館方人員的安全。

但這場記者會上,真正最讓外界關注的兩個變化,第一個是打從2026年1月起,羅浮宮將調漲門票售價,特別針對「非歐盟地區」的遊客,當然也包含脫歐的英國。其二則是未來將獨立展出的名作《蒙娜麗莎》,遊客無法再和現在一樣,只需要購買博物館通票,經過排隊和伸長脖子就能一睹真跡,新空間將要求遊客額外買票,才能進館看見《蒙娜麗莎》。

根據新計畫,博物館東側將進行重新設計,目前此區域由古典柱廊、人工護城河及使用率不高的廣場所組成,未來將在此增設新入口,讓訪客可直達「方庭」(Cour Carrée)下方的新地下展覽空間。根據馬克宏的說法,這其實是自前總統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40年前推動「大羅浮宮計畫」(Grand Louvre)以來,羅浮宮進行的最大改變,新計畫還將配合巴黎市政府,在廣場區域打造綠樹包圍的「綠色空間」,讓博物館融入市區,將羅浮宮「真正還給巴黎市民」。

法國總統馬克宏站在《蒙娜麗莎》畫作前,向外界解釋這次羅浮宮大整修計畫。(美聯社)
法國總統馬克宏站在《蒙娜麗莎》畫作前,向外界解釋這次羅浮宮大整修計畫。(美聯社)

此外,之所以要把《蒙娜麗莎》遷離目前的展示位置,除了能更好地保護畫作,也是要讓入館遊客們,能「真正注意和欣賞」館內其他重要作品和雕塑。至於修改計畫不單單只有空間變動,也會翻修廁所、餐廳與相關休憩設施,提供遊客更優質的體驗,預計整體改造工程將耗資數億歐元。不過,這筆開銷卻不是從國家財政支出,而是羅浮宮自己的收入與捐款,外加他們位在阿布達比分館(Louvre Abu Dhabi)的贊助合作,「修繕羅浮宮、不會耗費納稅人的稅金!」

羅浮宮真有這麼多問題?有必要花大錢整修?

身為全球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從現任館長戴卡爾(Laurence des Cars)最近一次向法國政府提出的警告,就能看出羅浮宮正面臨嚴重的擁擠問題與基礎設施老化危機。戴卡爾在本月初寄出公開信,提到自1989年啟用以來,現在的金字塔入口,早已「無法承受」如今每年超過900萬的參觀人次,她同時也強調,「《蒙娜麗莎》現在的展示方式,顯然需要重新檢視與安排。」  

羅浮宮將進行大改造整修,並遷移《蒙娜麗莎》至獨立展覽空間。(美聯社)
羅浮宮將進行大改造整修,並遷移《蒙娜麗莎》至獨立展覽空間。(美聯社)

任何曾踏入羅浮宮的讀者,一定都能理解,絕大多數入館遊客,幾乎都朝著《蒙娜麗莎》為第一目標,甚至是「唯一目標」,而在館方估算當中,每日3萬名訪客當中,約有四分之三比例會前往觀賞這幅達文西名作。但是,這場體驗更像是一場考驗,參觀者必須經過長時間排隊,進入「國家畫廊」(Salle des États)後,平均只能停留50秒的觀賞畫作時間,還得忙著打卡拍照,基本無法清楚且仔細地欣賞其作品。  

不過,也有外媒質疑,馬克宏在此時推出修繕羅浮宮,似乎是想仿效先前修復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火災工程,藉此替自己留下一點「歷史定位」。 (相關報導: 法國版「戀愛詐騙」:女子自認與「布萊德彼特」相戀,上電視自揭受騙千萬過程卻遭網暴 更多文章

《蒙娜麗莎》作為達文西留世最知名的畫作之一,繪畫的模特兒真實身份,也一直是藝術與歷史學者好奇的焦點。此畫在完成後,隨即被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買下,現在則為法國的財產,自1797年以來、就一直在巴黎羅浮宮展出。作爲世界上最具有價值的畫作之一,《蒙娜麗莎》擁有1962年歷史上保險估值最高的金氏世界紀錄,它更是以一種「神秘微笑」,讓全世界各地的人們,願意不遠千里前往巴黎,只為了一睹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