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歐洲發現廁所裡竟然有兩個馬桶!其中一個用來上廁所,那麼另一個是要用來幹嘛的呢?這一個馬桶有別於一般馬桶,沒有水箱也沒有馬桶坐墊,連沖水按鈕都長得不一樣。這一個東西稱作Bidet,其實和馬桶的功能大不同,只是長得很像,讓大家第一眼看到它時都會充滿困惑。本文將會介紹Bidet是什麼、Bidet怎麼用、Bidet由來是什麼,以及後續免治馬桶的演變歷史。
Bidet是什麼
Bidet是一種用於清潔私密部位的衛生設備,通常設置在馬桶旁邊。它的設計通常包括一個水龍頭,使用者可以坐在馬桶上,利用水流進行沖洗,這樣能有效清潔臀部、私密部位。
Bidet怎麼用
有別於一般馬桶背對坐下的使用方式,Bidet是用騎乘的方式來使用,將私密處面對水龍頭方便做清潔。
Bidet由來
免治馬桶的起源與早期發展
既然Bidet是用來清洗臀部及私密處,那為何歐洲人不裝免治馬桶就好,還要如此占空間的裝這一個「假馬桶」呢?因為Bidet起源於18世紀初,而從日本普及到全世界的現代免治馬桶,要到20世紀末才登場。
法國發明前面能放水的便桶,這樣如廁完,就可以用手撈水,直接清洗下體。(圖/取自Oblastní muzeum a galerie v Mostě莫斯特地區博物館與美術館官網)
Bidet是世界上最早的「下身清洗器」,這個字的字源來自於法文的「小馬」。最早的免治馬桶其實是一個簡單的水碗,安裝在結實的木凳上,使用者需騎坐在上面,並用手撈水進行清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原始的免治馬桶逐步進行改進,加入了手動水泵,能夠噴出水流進行清洗。隨著自來水系統的普及,免治馬桶逐漸演變為現代化的設備,具備了內建噴水裝置。
免治馬桶的早期記錄
最早提及免治馬桶的文字記錄出現在1726年的義大利,當時奧地利的瑪麗亞·卡羅琳娜女王向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宮廷的浴室提出安裝免治馬桶的請求。
根據《Casa Italiana》報導,歷史上最著名的免治馬桶之一是拿破崙·波拿巴的銀質免治馬桶,他將其隨身攜帶,無論到哪裡都使用。這個免治馬桶對他來說非常重要,他甚至在遺囑中將其傳給了他的兒子。
歐洲的沐浴習慣與免治馬桶的興起
19世紀之前,歐洲許多國家與古代中國一樣,認為洗澡會破壞人體的天然保護層,因此避免經常洗澡。在法國許多人避免經常洗澡,而是選擇使用香水來掩蓋身上的氣味,尤其是在上層社會中成為一種習慣。特別是在宮廷或貴族中,香水成為必須品。除了遮臭,噴香水也被視為一種奢華的象徵,以及一種社交禮儀。
免治馬桶的全球擴展與阿根廷的推廣
在1889年巴黎世界博覽會上,來自南美洲的阿根廷商人首次目睹了結合室內排水系統的Bidet,對其先進設計感到震驚,並認為這是現代化進步的象徵。因此,他決定將這項創新引入布宜諾斯艾利斯進行銷售。這項設備不僅在商業上獲得了關注,連市政府也認為它對公共衛生具有重要意義。根據1943年通過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建築法規,新建房屋的廁所必須安裝至少一個Bidet。
直到2018據阿根廷媒體報導,布宜諾斯艾利斯市議會宣布了一項新建築法規改革。除了將公寓最小居住面積從10坪縮減至7坪外,還取消了要求新建房屋廁所必須安裝Bidet的規定。
美國對免治馬桶的接受與推廣延遲
不過,位在北美洲的美國情況確推展的不像阿根廷那麼順利。儘管Bidet在歐洲的皇室中變得非常流行,但它並未在美國普及。這主要是因為當初前往美洲的清教徒秉持簡樸的生活理念,並不會引入此類奢華設施。而在隨後的西部拓荒時期,當地的生活條件也無法支持這樣的衛浴設備。因此,Bidet這項設施在美國幾乎是個陌生詞彙,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士兵在歐洲的妓院中經常得見到Bidet。
美軍士兵在二戰期間經常在歐洲的妓院中接觸到Bidet,在這些場合Bidet主要用於清潔,甚至傳聞有避孕功能。因此士兵們往往將免治馬桶與不道德行為聯繫在一起,這種刻板印象導致Bidet在美國的普及度延遲。
現代免治馬桶坐墊發展進程
1. 美國
1964年美國Arnold Cohen,被稱為「Mr. Bidet」,在1960年代開發了第一款結合馬桶座的免治功能設備,稱為「Sitzbath」。他的目的是讓人們在不需要額外空間的情況下,享受類似傳統獨立式Bidet的清潔功能。Cohen的設計未能在美國市場大規模普及,主要因為前述的文化刻板印象有關。
2. 瑞士
1957年瑞士發明家Hans Maurer創造了名為「Closomat」的裝置,這是一款結合自動水洗功能的馬桶,通常被視為免治馬桶的早期雛形之一。不過,Closomat的設計與Arnold Cohen在美國開發的Sitzbath有所不同。Sitzbath的目的是讓美國市場接受更簡化的免治馬桶,重點在於節省空間和改進一般如廁習慣;而Closomat的設計主要針對行動不便者,提供更方便的個人衛生解決方案。
3. 日本
雖然現代免治馬桶的原型起源於美國和瑞士,日本公司TOTO在1980年代推出的「Washlet」才真正將免治馬桶推向主流市場。TOTO的設計融合了暖水清洗、座圈加熱、烘乾等功能,並針對空間較小的日本住宅進行優化。
Bidet消失與沒落
《風傳媒》編輯曾獨旅歐洲,走訪英國、荷蘭、盧森堡、比利時、義大利、奧地利、捷克等國,長途旅行時,僅在2間旅館有看過Bidet,並且都是在義大利的旅館中看到的。後續問過在歐洲留學的朋友,他們也分享在南歐國家確實比西歐東歐容易看到,但想在南歐看到也是十分難得,不會每間旅館都有。
隨著時代變遷和沐浴習慣的發展,當Bidet在南美洲逐漸普及時,它在其他國家,甚至包括其發源地歐洲,卻已經逐漸過時。這一現象與南美洲長期與歐亞大陸及北美的距離較遠,資訊交流相對滯後有密切關聯。這樣的時間差使得當地的文化發展與全球的潮流脫節,並受到一定影響。
除了文化傳播的時間差,為何阿根廷的Bidet到2018年才開始廢除強制安裝的法規呢?這可能與阿根廷對歐洲保持崇拜的態度有關。
阿根廷最早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語、天主教和社會制度對阿根廷的文化和價值觀有著深遠的影響。這樣的歐洲文化根基,為後來的歐洲崇拜鋪設了基礎。19世紀,阿根廷的上層階級受到了法國和義大利文化的強烈影響,尤其是巴黎被視為文化、時尚與思想的重鎮,對阿根廷精英階層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此外,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大規模移民潮進一步加深了阿根廷與歐洲的聯繫。大量來自義大利、西班牙、以及部分德國、法國和英國的移民進一步改變了阿根廷的人口結構和文化,使該國與歐洲的關係愈加緊密。心理層面上,20世紀初,阿根廷曾是全球經濟強國,但隨著政治與經濟問題的困擾,其地位逐漸下滑。部分阿根廷人認為,倘若能夠向歐洲靠攏,或許能夠恢復昔日的輝煌,而馬桶可能是在這樣精神嚮往中細微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