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用來放糖包、奶精!咖啡杯底下盤子的真實用途曝光,讓人猜也猜不到

你知道喝咖啡時,底下附上盤子的用途是什麼嗎? (示意圖/取自pixabay)

編按:現代人十分喜歡喝咖啡,美式、拿鐵、卡布奇諾、手沖、冰滴、虹吸族繁不及備載。無論是上班前到超商趕緊買一杯提神,還是假日有時間在咖啡館耗掉一下午,咖啡已成了許多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要角。不過,你知道咖啡下的盤子一開始並不是拿來裝糖包、奶精的,本文將公開它的隱藏身世。

17世紀的歐洲剛盛行喝咖啡,而當時歐洲人則有用盤子喝咖啡的習慣,當時還沒有自製製瓷器的技術,餐飲器具多半使用陶杯,但是陶土杯的杯壁較厚,端起來不便雅,而要直接端起滾燙的杯子,可能會不小心鬆手很危險,所以當時的歐洲人就把咖啡倒進盤子裡降溫,並且以盤就口喝咖啡。早期還流行含方糖啜吸咖啡的習俗,在門牙前先放一塊方糖,然後用啜吸方式,讓咖啡液體浸浸潤糖塊後再吸入口中,這樣濃苦的咖啡就會轉為甜。

補充:直到18世紀初葉,德國瓷廠Meissen首先發現了製瓷技術,然後這套技術廣傳全歐,漸漸歐洲各國開始自己製造瓷杯盤,杯子就漸漸多出了可以用手持握或捏住的杯耳。迄今仍可在北歐及俄羅斯的咖啡飲用風俗中看見盤子喝。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綠果GreenConut(原標題:咖啡盤的發明不是放湯匙,而是用來喝的?) (相關報導: 吃到飽餐廳老闆為何不會賠本?前員工曝3大內幕!不避開2食物難以吃回本 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梁溶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