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李忠謙專欄:川普為習近平解套,讓中國迎來「東升西降」的契機

2025年2月10日。美國總統川普在橢圓形辦公室簽署行政命令。(AP)

這陣子的國際新聞評論,簡直是「疑美論」之大成。

英國《金融時報》的首席外交事務評論員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在他的播客聊到「美國不再是可靠的霸主」;加拿大的地緣政治學者阿比舒爾·普拉卡什(Abishur Prakash)在《日經亞洲》說「川普讓美國變成國際社會的『黑羊』,也讓中國嗅到機會」;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S. Glaser)則說「川普為台灣人民敲響了警鐘,他們真的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川普對烏克蘭戰爭的處置,他的副手范斯(JD Vance)在慕尼黑安全會議對歐洲的指責與攻擊,都讓歐洲國家感到失望與氣憤。范斯將民粹右翼視為真正的民意,將歐洲的民主憲政體制視為「比中國與俄羅斯更大的威脅」。這讓歐洲的政治家們紛紛表示「這是對歐洲民主的直接攻擊」、「歐洲現在將美國視為敵人」,英國《金融時報》更說,范斯顛覆了二戰後西方聯盟的自由民主根基。

川普政府的國際觀在烏克蘭戰爭的調停上愈發清晰:普京是國家和保守價值而戰的鬥士,烏克蘭人則是只想搭便車白吃白喝的無賴。川普的意識形態已經不再是美國的家務事,因為他將歐洲極右翼視為真正的盟友,馬斯克(Elon Musk)與德國另類選擇黨(Alternative for Germany)的總理人選魏德爾(Alice Weidel)直播對談,范斯在慕尼黑也抽空跟魏德爾見面,但是這位美國副總統卻沒有跟德國總理蕭爾茨(Olaf Scholz)碰面,顯然川普也想讓歐洲政治向右轉。

政治的左右之爭事小,但川普政府攻擊的是歐洲的民主憲政,甚至試圖越過烏克蘭乃至於整個歐洲跟普京談論停戰。對歐洲來說,連「疑美論」恐怕都不足以敘述目前歐美關係的糟糕狀態。《金融時報》直言「美國不再能被視為歐洲人的可靠盟友,甚至美國已經成為歐洲的敵手—因為川普政府對歐洲的民主造成威脅,甚至威脅要併吞歐洲國家的領土,像是格陵蘭」。除了丹麥可能失去格陵蘭,如果川普同意普京的要求,將美軍撤出前蘇聯的領地,歐盟將更容易遭受俄軍的攻擊。至於烏克蘭,大概率會被美國強迫接受失去領土、或者在沒有美援的情況下繼續苦戰。

諷刺的是,川普回歸白宮不到一個月,已經讓歐洲「去風險化」的對象從中國迅速轉為美國。《金融時報》的拉赫曼說,當川普迫使歐洲盟友在從貿易、安全、甚至是國內政治的議題就範,這意味著歐洲必須開始痛苦的「去風險化」—尋找對美國存在危險依賴的領域,並將其從體系中剔除。除了貿易關係上的脫鉤,拉赫曼也警告歐洲不可將重要的基礎設施交付給馬斯克,不可以愚蠢地繼續向美國購買武器。 (相關報導: 台人在日戶籍終於不是「中國」!謝長廷憶8年來幕後秘辛:不必再含淚照辦 更多文章

加拿大的地緣政治專家普拉卡什也認為,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看法與待遇正在轉變。原因無他,就是川普。中國也利用風向轉變的難得機會,與日本、印度、澳洲等國快速和解。畢竟當川普激怒各國,部分國家可能會開始向中國靠攏,設法抵消川普造成的傷害,北京也在為重新平衡中的國際關係做好準備。畢竟國際局勢在川普的翻弄之下,中國似乎是一個比美國更穩定、更務實、更好相處的國家,普拉卡什認為,那些質疑中國動機的國家,可能很快就會開始相信中國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