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川普打「關稅牌」,爭取「美國優先」

2024年11月14日,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出席保守派智庫「美國優先政策研究所」(America First Policy Institute,AFPI)晚宴。(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曾說,「關稅」是他「字典裡最美麗的字眼」。川普上任後即簽署行政命令,對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對中國大陸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以及對所有鋼鋁製品課徵25%的關稅。川普隨後更宣布,將啟動一項新的「對等關稅」計劃,並指示商務部和貿易代表辦公室研究制定新的關稅標準。

川普發動關稅戰是「無差別待遇」,甚至美國的傳統盟友印度、日本和歐盟,被認為受創最重。其實,關稅是川普對外談判的工具,目標不僅是獲取經濟利益,還包括政治和外交利益,促使「美國再次偉大」。

首先,川普把談判的對象指向美國的近鄰。川普以杜絕非法移民和毒品芬太尼(fentanyl)走私流入美國為名,威脅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徵稅。但在川普和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及墨西哥總統薛恩鮑姆(Claudia Sheinbaum)通話後,美國以延後一個月執行徵稅,換取加墨兩國的同意加強邊境管控。川普在競選期間即主張對非法移民、邊境政策等採取嚴厲的措施。在川普上任3週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公布的民調顯示,高達7成受訪者認為川普正在兌現競選承諾;YouGov最新民調特別指出,逾半美國人(52%)高度信任川普處理非法移民的能力。

面對川普的關稅戰,日本和印度成為名列訪問美國的「第一梯隊」。日本首相石破茂於本月6日的訪美,是以經濟、安保和應對中國做為三大主軸。石破茂強調日本對美國的戰略價值,與川普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中強調,雙方將追求「日美關係新的黃金時代」。

石破茂為這一紙聲明付出的代價是:將日本的對美投資額增至1兆美元,並加碼採購美國的液化天然氣、乙醇及氨;川普則要求日本縮小兩國685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否則就會加徵關稅。另外,川普雖肯定日本政府2027年度將防衛開支增至占GDP 2%的方針,但仍公開表明,日本還須「進一步大幅增加」。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本月12日至13日的華府之行,談的也是關稅和貿易問題。美國是印度最大貿易夥伴,2023年至2024年的雙邊貿易超過1180億美元,其中印度享有順差超過320億美元。此外,川普曾形容印度是「關稅之王」,批評莫迪政府對進口商品徵收的關稅過高,「非常不公平」。如同石破茂,莫迪與川普會談後也承諾,印度願投入數十億美元購買戰鬥機等美國軍事裝備,並使美國成為印度石油和天然氣的頭號供應國。歐盟是被川普關稅戰掃到的另一個西方盟友。美國和歐盟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貿易關係,2023年雙方商品及服務貿易交易達1兆5500億美元,其中歐盟同樣對美國享有貿易順差。川普經常批評歐洲對美國商品徵收不公平關稅,尤其對汽車徵收的關稅,高於美國對歐洲汽車徵收的關稅。 (相關報導: 川普為救英特爾施壓台積電?雷倩曝背後意圖:美國已經沒招了 更多文章

歐盟執委會雖聲稱已經準備好透過向部分美國出口課徵50%或以上的稅來進行反制;但歐洲卻面臨仰賴美國安全保障及建設本身獨立防務之間的兩難。美國國防部長赫塞斯(Pete Hegseth)本月15日前往比利時、德國及波蘭訪問,並出席北約防長會議。赫塞斯此行明確傳達了川普對歐洲防務的看法。此即,歐洲不能再依賴美國花大錢來保障歐洲安全。尤其涉及歐洲目前關注的俄烏戰爭談判問題,赫塞斯表明:「川普才是決定哪些內容可談或哪些不可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