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風木管重奏團帕胡德專訪:從布拉姆斯到當代,交織出木管重奏的絢麗色彩

法國風木管重奏團

布拉姆斯與威爾第的浪漫對話

法國風木管重奏團此次巡演,以布拉姆斯Brahms《海頓主題與變奏》作品56揭開序幕。團隊特別選用日本作曲家磯部周平的改編版本,完美融合了原作的鋼琴色彩與管弦樂的豐富層次。帕胡德表示,這個改編版本更貼近樂團對作品的詮釋理念,在實際演出中也獲得更理想的效果。

布拉姆斯作品之後,緊接著演出威爾第Verdi的木管重奏曲。這兩部浪漫主義鉅作的並置,展現出截然不同的音樂語彙。在威爾第的作品中,木管樂器宛如歌劇中的聲部角色:長笛化身女高音、雙簧管如男中音、單簧管則擔任和聲角色。這樣的編制不僅呈現出歌劇般的戲劇性,更突顯了木管樂器家族間細膩的音色層次。

探索罕見珍品

音樂會下半場帶來較為罕見的魯賽爾Albert Roussel (1869-1937)、席爾維斯崔尼Gilles Silvestrini (1961-)與圖伊勒Ludwig Thuille (1861-1907)的作品。魯賽爾的音樂充滿動感,其律動彷彿搭乘火車時掠過的景致,既夢幻又愉悅。席爾維斯崔尼的新作是為法國風量身打造的世界巡迴首演之曲,以鋼琴與木管樂器的對話,創造出如水面倒影般的音響效果。

壓軸曲目是圖伊勒的六重奏,由木管五重奏加上鋼琴演出。這首具有德國浪漫風格的作品,巧妙地呼應了音樂會開場的布拉姆斯,形成一個完整的音樂旅程。帕胡德特別讚賞最後一個樂章的歡慶氣氛,為整場音樂會畫下圓滿句點。

重探沙龍音樂的優雅傳統

談到下半場較為罕見的作曲家,帕胡德強調他們的重要性往往被低估。這些作曲家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期創作了大量優美的沙龍音樂,特別適合在私人場合演出。雖然他們可能未在大型管弦樂作品上留下重要足跡,但在室內樂領域的貢獻不容忽視。

席爾維斯崔尼作為當代作曲家,與巴黎音樂學院關係密切,對木管樂器的特性有深入理解。而圖伊勒的音樂風格介於布拉姆斯與布魯赫之間,展現出典型的德國浪漫主義特色,作品中蘊含豐富的旋律與織體變化。

法國風的獨特價值

法國風木管重奏團的每位成員都是享譽國際的音樂家,包括帕胡德本人擔任柏林愛樂的首席長笛演奏家。團員們除了是重奏團成員,更分別在各自的領域擔任教授、獨奏家或指揮家。這樣的組合使得法國風不僅是一個木管重奏團,更像是一個小型交響樂團的精華組合。

回顧25年前首次來台演出,帕胡德表示,當時還是年輕藝術家的團員們,如今都已成為各自領域的大師級音樂家。這種藝術成熟度與默契的累積,讓每次合作演出都成為一次珍貴的音樂交流。 (相關報導: 朱宗慶打擊樂團第二季音樂會將登場 力邀5位「好朋友」首度合作 更多文章

法國風木管重奏團的音樂會不僅展現了精湛的演奏技巧,更重要的是他們對音樂的深刻理解與獨特詮釋。從經典到現代、從德奧傳統到法國印象,每一首作品都經過精心安排,為觀眾帶來一場跨越時空的音樂饗宴。觀眾也可以透過華納古典音樂部門發行的專輯,進一步欣賞到這些珍貴的演出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