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篩檢並提供送醫診治資訊 國泰望這款AI APP商轉嘉惠更多病童

國泰綜合醫院與台灣科技大學合作研發的「說話不卡卡人工智慧APP」,只要短短10分鐘,就能篩檢一名3至7歲的兒童有無構音障礙,或語言發展遲緩。(國泰綜合醫院提供)

小小孩開始學說話,有時會把「褲子」講成「兔子」,把「蜘蛛」說成「蜘都」……有的大人會覺得小朋友「臭乳呆」的模樣很可愛。確實,在幼兒1、2歲呀呀學語階段,也些語音發不標準很正常,也真的蠻逗趣。但若孩子已經念幼稚園甚至念小學了,還有構音異常,甚至語音發展遲緩的問題,家長就應正視,並循求正規管道進行篩檢及早療。

然而一般語言治療師為一名孩子進行語音及語言篩檢,至少要花30分鐘甚至更長的時間,若有3、4個孩子同時要篩檢,光是等待的時間可能就要2、3個小時。還好現在有人工智慧(AI),可以助人類一臂之力。

全台第一個華語語音異常檢測系統APP

內湖國泰診所院長塗雅雯表示,其實國泰醫療體系早在2010年,就對將AI運用在各種發展遲緩中占比最高的語言發展遲緩篩檢,躍躍欲試。但因術業有專攻,AI生成畢竟不是醫療人員的強項,經過長期與多方媒合與交流,最終他們與台灣科技大學簽訂產學合作備忘錄。並在共同腦力激盪之下,花了將近5年的時間,才利用人工智慧成功研發出全台第一個華語語音異常檢測系統APP,並命名為「說話不卡卡人工智慧APP」。

塗雅雯說,這套APP適用對象設定在3到7歲的幼兒及兒童,主要是3歲以下兒童語音正在發展中;一般臨床中都到4歲構音構造和語音發展純熟後才開始介入治療,但在3歲有些語音就已有預測效果,因此才將3到4歲的孩童也納入篩檢的對象。

「說話不卡卡人工智慧APP」榮獲台灣永續行動獎金獎,內湖國泰診所院長塗雅雯(右),以及汐止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組副組長陳俞瑾代表前往領獎。(國泰綜合醫院提供)
「說話不卡卡人工智慧APP」榮獲台灣永續行動獎金獎,內湖國泰診所院長塗雅雯(右),以及汐止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組副組長陳俞瑾代表前往領獎。(國泰綜合醫院提供)

然而我們在要獲得AI的協助之前,必須先教會AI許多事情。以建置這款APP來說,AI就必須學會,對於3至7歲的兒童來說,什麼年紀應該要有什麼樣的語言、構音表現、詞彙能力等才算合格。而這可是一個難以想像的大工程。

為了APP的誕生,研發小組找來不同年紀且語言、構音、詞彙能力符合其年紀應有表現的小朋友;另外也要找到不同年紀且語言、構音表現,以及詞彙能力異常的小朋友,請他們錄音,然後一一「餵」給人工智慧,教導它何謂正常、何謂異常,然後對各種異常情況與異常程度不同的孩子提出專業的建議。

教師及早療相關人員可為小朋友進行篩檢

「說話不卡卡人工智慧APP」使用起來相當簡便,只要在安靜的環境下且有網路的地方,有一台平板即可操作。老師及早療相關人員在語言治療師的指導輔助之下,亦可獨立為小朋友進行篩檢。而就在小朋友填寫生日資料的同時,APP也已計算好個案的年齡,並且會依其年齡自動跳出符合其年齡的測試庫。測試結束後,還會針對家長的需要提供衛教資訊,另附就診地圖。

塗雅雯強調,這款APP雖然使用上看似很簡單,但本身的功能卻不簡單。例如小朋友短短一句話「今天天氣很好,我想去公園玩。」由於構音障礙涵蓋15個類別,所以AI就需要一個音節一個音節地去作截切,才能準確診斷個案的構音障礙是屬於那一個類別。 (相關報導: 「得從台灣運去美國的硫酸」 台積電特用化學品供應商興起掛牌熱 更多文章

汐止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語音治療組副組長陳俞瑾表示,為了達到上述的要求,他們前後召募了200多位3到7歲的小朋友,並藉此存取了數十萬筆的音檔。另為了確保AI篩檢的正確性,測試時其每一個判讀都必須同時通過3名語言治療師的把關。最終這款「說話不卡卡人工智慧APP」與一名專業語言治療師的篩檢結果,只有5%的差距,即每篩檢100個小朋友,AI對小朋友的判讀至少有95個人會和語音治療師相同。

20210521-汐止國泰醫院。(陳煜攝)
汐止國泰醫院。(資料照,陳煜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