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川普4月2日發動的關稅戰,賴政府在經過4天後做出了最新的回應:賴清德還親自說明,首先,面對美國的「對等關稅」,台灣沒有計劃採取關稅報復;其次,企業對美國的投資承諾,只要符合國家利益,也不會有任何改變。可確定的就是我方不會報復川普對台開出的32%關稅比率;台積電赴美投資的承諾不會改變,未來只要符合國家利益,還會繼續推大企業赴美投資。
看來賴政府完全向川普「投降」,並且全力配合川普的「指指點點」,完全不問川普這條32%防線是怎樣畫出來的,單憑2024年去年一年台美貿易逆差就訂出來,而非依據多年平均逆差,這是真正的「對等關稅」嗎?還有台積電被迫投資一千億美元,川普馬上加價到二千億美元,這是合理與對等台美貿易關係嗎?賴還要「積極掌握全球經濟情勢的變化,加強台美產業合作,提升臺灣產業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完全讓自己淪為「美國附隨組織體」一般了!
賴在還未爭取到與美談判之前就把自己所有的牌全部曝光:五項策略就是在向川普輸誠,完全沒有顧慮到我方的貿易主體性與主權。
賴的策略一,首先,透過談判,全力爭取改善對等關稅,問題是談判的對象是誰?美國願意我方談判嗎?賴以為「談判關稅可以從比照美加墨自貿協定,從臺、美雙方『零關稅』開始談起」,問題是這是我方一廂情願的想法,但是美方同意從零談起嗎?
其次,擴大對美採購以降低貿易逆差,包括對美農、工、石油、天然氣等產品的大量採購外,再加上提出軍事採購清單,這可以說我方的底牌,賴還未和美方走上談判桌就自己先掀開底牌,不是等於任美方宰割而毫無還價的空間與彈性啊!
再說,擴大對美國的投資,目前台灣累計對美國投資金額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創造約40萬個工作機會,除台積電加碼投資,其他產業,如電子、資通訊、石化及天然氣等產業,都可加碼。賴政府還自稱整合出「台灣投資美國隊」,也期盼美國做出對等整合,這更是一廂情願,川普要的是美國繼續強大,只有不斷吸金,怎麼可能反過來投資台灣呢?
還有,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非關稅貿易障礙是美國評估貿易夥伴對美貿易是否公平的指標,請問賴政府,我方要解決非貿易障礙,對我們國內的企業會有多大的傷害與震盪?你們做出了評估嗎?屆時美方若是持續追究,而我方能夠吞下來而自斷國內企業的相關保障而失去競爭力嗎?
最後,解決美方長期所關切的高科技產品出口管制,以及低價傾銷商品違規運轉,也就是洗產地的問題。賴政府做得到嗎?
整體來看,賴政府的策略一在還未爭取到和美方進行對等談判的機會,就自己先把投降條文寫好了!我們不曉得賴的國安團隊與經貿隊有沒有認真與詳細地做全面盤整與沙盤推演,在川普拋出關稅戰,有哪個國家會如此「白目」的自曝自家的所有條件?再請問有哪個國家的談判是如此毫不保留地將自家的經貿發展前途完全「信託」給談判對手呢?
(相關報導:
風評:國難當前,子彈還能飛多久?
|
更多文章
)
至於策略二,支持與協助國內受衝擊影響的產業,尤其是傳統產業及中小微型企業,卓內閣雖公布了九大面向,20項措施。但是都是靠補貼880億來支持,問題是過了今年,明年以後呢?還有中小企業與傳產業若是沒有訂單,他們能撐多久?撐不下去如何轉型呢?更麻煩的是誰來幫他們公平處理愈來愈高的關稅成本呢?(還有最容易被犧牲的就是農業相關產品與發展,賴政府隻字未提,更顯示出農民的弱勢與無助)
策略三、提出中長期經濟發展計劃,賴政府想藉此時來提出經濟及產業發展的新策略,好突破未來經濟挑戰。忘了我國經貿本質就是靠出口,賴政府自己斷絕了對大陸的關係,卻想要藉ECFA來大賺中國的錢,中國會願意讓賴政府這樣白拿嗎?再來,美國的高關稅逼得我方要付出更高的成本與代價,不先解決關稅公平或對等,台灣經貿怎麼可能有新的發展契機呢?(還有和美從零關稅談起,是否有違WTO的對等、公平精神,未來其他國家與地區是否可以用此來杯葛我方呢?)
還有,拓展友盟國家合作,開拓多元市場,也可強化產業上、中、下游整合,讓台灣產業生態系更完整,也推升台灣產業升級轉型。問題是賴政府最近才把中國列入「境外敵對勢力」,台海緊張只有一天比一天加劇,解放軍在多次軍演中封台鎖台已經模組化、常態化,請問有哪些友盟國家會冒險來台投資?還有賴政府意識形態不用核電,沒有充足與穩定的供電系統,我方如何吸引更多外資來化解川普的高關稅攻勢?
致於善用半導體製造、IC設計、資通訊產業、以及智慧製造等產業優勢,打造台灣成為人工智慧島,推動食衣住行以及軍工、安控、次世代通訊、大健康等種種應用產業的發展,邁向智慧、永續、繁榮的新臺灣。問題是你的台積電已經東移,聯電也傳要被美方「合併」關鍵與核心的半導體產業在川普的強勢要求,賴政府已經「棄守」,又如何來成就AI人工智慧島呢?
談到策略四,台灣加1;亦即台灣加美國的新布局,賴從上上台以來就「立足台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是台灣的國家經濟發展戰略,這個戰略最核心的關鍵就是「立足台灣」,而政府會獎勵投資,鬆綁法令,並且持續改善台灣的投資環境,積極滾動解決水、電、土地、人力、人才各項問題,來協助企業根留台灣,加碼投資台灣。這些都是針對半導體與相關的科技企業而言,至於傳產與中小企業根本不是這回事。當台積電與聯電都東移之際,我們還有哪個產業願意立足台灣呢?
可笑的是,賴提到要要幫助臺商的海外生產基地做必要的調整,形塑台灣加1,也就是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將調整為「立足台灣,布局全球,加強美國,行銷全世界」。利用供應鏈的新布局,加強台灣產業和美國產業合作,也進一步進入美國市場。請問台積電的產品在美與在台各有不同的關稅與市場,台商真能因此而行銷全世界嗎?台灣如1根本就是賴政府的鏡花水月啊!台商早就布局全世界,他們卻不會單押在美國身上,更不會唯川普是從,因為他們早就看出川普的不確定性,越南儘管表明了他的零關稅,但是他們是拋出這個來爭取川普願意和他們談判,他們想要在這些談判中爭取到最有利自己的經濟發展機會;我方的賴政府卻自己安慰自己,把台積電送到美國,就是帶動上中下游產業到美國,進而未來可以行銷全世界,卻不知道我們的根全被刨起來移植異鄉,成就的是川普的帝國與美國的就業,我方與台商占不到太多的便宜與利潤啊!
至於,策略五,開啟產業傾聽之旅:賴強調一旦美國開徵對等關稅,不論多少都會帶來衝擊,他和卓內閣團隊,將分頭傾聽業界的心聲,隨時解決問題,也讓政策更符合需求。賴已在這兩天聽了科技與傳產中小企業者的心聲,卻馬上急著出五項策略,問題這五項策略就是告訴國人與世人,台灣同意接收川普開出的任何條件,不會報復,但是希望透過像台積電投資與加碼美國的模式,來成為美國的隨附組織體,以期台灣與台商能行銷全世界。卻不知道川普的關稅戰不但引爆全球各國的大多數反彈,特別是在中國方面,立即做出反制措施。若是一旦各國聯手一起反制美國,屆時傷害最大的還是美國。賴政府不去全盤考量而一味地倒向川普,屆時換回來的可能是對台灣更大的傷害與重創啊!
還有,賴政府一再向在野陣營喊話,面對當前的挑戰,政府會和民間攜手合作,行政院的對策也希望立法院不分朝野都能夠支持,為台灣經濟打開更寬闊的出路。綠營面對如此國安危機,只喊口號要團結,可是大罷免照推而且推得更凶,還有在立院罷占主席台,不讓議事與總質詢順利進行,如此兩面手法,想要傾聽國內的意見,對不起這無異緣木求魚!(老柯還在卓揆召集朝野三黨黨鞭會談國是時,還在為位子鬧脾氣,並一人獨白指川普在搞全球大罷免,完全無視當前的國安危機,這樣的執政黨的豬隊友,如何談得上朝野團隊共體時艱呢?)
總之,沉默四天之後的賴團隊,推出來回應川普32%關稅的國安危機,五項策略只有說得很多冠冕堂皇文青式表白,但是事實上卻是放棄了自主與自己的主體性;還未爭取到談判機會卻已自曝自己的底牌;最後一廂情願地倒向美國,以為可以因此而讓台灣產品推向全世界,完全是痴人說夢啊!
(相關報導:
風評:國難當前,子彈還能飛多久?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