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AI競賽不只拚創新!中國靠「落地應用」急起直追,美國守得住領先地位嗎

2025年3月28日。在中國北京舉行的中關村論壇上,Booster T1機器人歡迎參觀者。(AP)

在中國人工智慧(AI)公司DeepSeek橫空出世之前,或許沒人擔心美國在AI領域的主導地位;根據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最新報告,儘管美國依舊保持領先,但中國已經大幅縮小了彼此間的差距。不過《經濟學人》3日指出,如何判斷誰會贏得這場AI競賽,關鍵可能不在於誰做出最先進的模型,而是誰更能在日常生活中普及AI技術——從這個角度看,中美之爭恐怕比多數美國人想得還要激烈。

《經濟學人》指出,無論就經濟成長還是軍事實力討論,「科技的普及」往往比「科技的創新」更重要。西方普遍的認知是:中國很會搞出新科技,但不擅長應用。一直以來,北京砸重金建立研究機構,確實取得不少科學上的突破;光是在2010年代,全球近一半的新專利是中國申請的。但問題是,中國長期以來不太會「落實」這些技術;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學助理教授傑福瑞.丁(Jeffrey Ding)引用2020年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的資料,發現中國雖然在全球科技創新排名第14,但在實際應用上卻落居第47名。

丁表示:「從科技普及的角度來看,中國離科技強國還有一段距離。」《經濟學人》指出,這些原因包括中國學術界和產業間的連結不強、對外來專業知識不夠開放,以及僵化的政治體系、較為保守的社會文化和缺乏誘因的市場機制。相較之下,美國從電力到汽車的歷史發展顯示,它一向不只專注於創新,還很擅長落地並普及新技術。

此外,中國經濟比美國更仰賴製造業和農業,看起來能運用AI的企業較少,因此許多人以為中國導入AI科技的速度會很慢。中國企業使用雲端運算的比例也比美國低,這意味著它們在擴展運算能力上處於劣勢。許多研究報告也得出類似結論,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和高盛(Goldman Sachs)等;根據IMF編制的人工智慧準備度指數(AI Preparedness Index,AIPI),美國的分數比中國高出13%(2023年資料),而高盛則預測,到2030年,約有40%的美國企業會導入AI,對比中國的30%。

後來居上

但實際上,美國的領先地位並沒那麼安穩。《經濟學人》指出,中國在「應用」方面正急起直追;根據WIPO的最新資料,中國在科技普及上的排名已躍升到全球第32名,比2020年進步了15個名次。從電動車到QR Code,再到送餐機器人,中國消費者日常接觸到的先進科技,可能比美國人還多。

 

2025年3月28日。在中國北京舉行的中關村論壇上,一名訪客與Unitree G1機器人握手。(AP)
2025年3月28日。在中國北京舉行的中關村論壇上,一名訪客與Unitree G1機器人握手。(AP)

一些業界人士甚至開始懷疑,中國才是真正的「科技應用國」。正如中國科學院大學的韓冀中2024年說的:「中國的技術優勢在應用。很多技術我們超過美國人,不是因為技術先行,而是靠我們巨大市場形成的應用能力⋯⋯包括微信也好,抖音也好,實際上它們都是由於應用領先,然後再在技術上實現反超的。」 (相關報導: 科技熱議》AI泡沫已經不遠了?瑞穗分析師:小心,這會是中國科技公司的「商業統戰」伎倆? 更多文章

投資人也開始思考中國會更快落實AI技術的可能性。根據《經濟學人》,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等銀行在內,都有設計追蹤因應用AI而受惠的企業股價指數,例如高盛在美國的指數就包含連鎖藥局華爾格林聯合博姿(Walgreens Boots Alliance),該公司希望透過人工智慧來管理處方籤等,而摩根士丹利在中國的指數則包含導入AI工具協助創作者的閱文集團,和手機品牌傳音控股,它們在手機裡加入AI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