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前夕.還原歷史現場》蔣介石與國民政府是怎樣收復南海諸島的?

二戰後收復我南海諸島的「太平艦」(維基百科)

南海海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海域面積達360多萬平方公里。作為聯接歐、亞、非三大洲的咽喉要地,南海地區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除了擁有重要的戰略航運線之外,南海海域還蘊藏著豐富的石油礦產資源以及豐富的海洋水產和漁業資源。1946年至1948年間,蔣介石與國民政府出兵收復西沙、南沙群島,劃定了南海島嶼國界,出版了南海地圖,在此基礎上確立了今天南海的「九段線」疆界。

位於南中國海的南沙群島,歷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909年,清朝廣東水師提督李准率領170餘人,乘坐3艘軍艦前往西沙群島巡視,每到一島即勒石命名,構建木屋,豎起桅杆,掛黃龍國旗,以示西沙群島屬於中國領土。清朝以至中華民國,在西沙、南沙各個大島上都有一些中國人住在那裡。此外,中國漁民在出海打魚的過程中也去那幾個大島歇腳。

二戰之後,國民政府派艦隊收復南海諸島(取自網路)
二戰之後,國民政府派艦隊收復南海諸島(取自網路)

1933年4月,越南的宗主國法國派出一支「探險隊」,強佔了包括南沙主島在內的西沙、南沙兩個群島的6個島,後又擴大為9個島礁。此即轟動一時的「法國佔領九小島事件」,開始引起了主權爭端。事件發生以後,國民政府迅速成立了「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並於1935年出版了《中國南海島嶼圖》,確定中國南海最南的疆域線至北緯4°,把曾母暗沙標在疆域線之內。當時還有一幅《海疆南展後之中國全圖》,在南海疆域內標有東沙群島、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今中沙群島)和團沙群島(今南沙群島),其周圍用國界線標示。

1935年4月,法國派遣軍艦載運30名越南人長年移居南沙主島。當年在中國周邊甚至境內,日本軍隊虎視眈眈,伺機而動,成為心腹之患,中國國內又內戰頻仍,國民政府應接不暇,只能坐視不理了。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本為推行南進戰略,從1939年3月起,日軍從法軍手中奪佔西沙群島,3月底又攻佔南沙主島。4月9日,日軍為了杜絕後患,驅趕了佔領南沙部分島嶼的法軍和越南漁民。不久,日軍陸戰隊、氣象情報組和通信分隊進駐西沙永興島和南沙主島(日軍命名為長島)。

林遵收復西沙、南沙,成為近代中國宣誓、確認南海主權的關鍵環節

抗戰勝利後,隨著國共內戰愈演愈烈,駐越南的中國軍隊全部被召回國。法軍進入越南全境以後,也佔領了西沙永興島、南沙主島和西沙、南沙的部分島嶼。1946年10月5日,一艘法國軍艦佔領了南沙群島的南威島和太平島,在島上建立了石碑。國民政府對法艦行為提出了抗議,並決定於當月及1947年1月4日與法方談判。不過,因為越南戰事緊張,法國人自動放棄談判。當月,國民政府派出「太平」號、「永興」號、「中業」號和「中建」號4艘軍艦,由指揮官林遵、姚汝鈺率領南下,前往西沙、南沙執行進駐接收任務。 (相關報導: 南海仲裁前夕》台灣的南海主張是什麼?陸委會主委答不出來 更多文章

一切準備就緒後,10月24日,國民黨海軍艦隊從上海黃浦江口出海南航。根據出行計劃,艦隊的第一目的地為廣州,第二目的地為海南島,最終目的地為南沙群島。10月26日,艦隊到達廣州,艦隊總指揮林遵等拜會廣東省政府主席兼廣州行轅主任羅卓英。29日晚,廣東省政府在艦上舉辦了一次盛大酒會,羅卓英及廣州市黨政軍代表及各界人士數百人登艦參加。在酒會上,羅卓英勉勵全體官兵要不畏艱險,完成使命。官兵們受到了極大的鼓舞,一致表示將不惜用他們的血肉之軀來維護祖國的尊嚴和榮譽,場面極為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