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認為學音樂一定家裡超有錢、人人有氣質!音樂系學生破解你的迷思

音樂系常常給人文靜、有氣質的印象,但事實上...(圖/擷取自歐陽娜娜粉絲專頁)

古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但又說隔行如隔山,當專業差異之間的高山橫在你我面前,我們真的都能看得那麼清嗎?我們抽訪來自四面八方(當然,扣掉音樂系本身)對音樂系的刻板印象,到底哪些觀感其來有自,哪些又只是迷思呢?《MUZIK》也集結了分別來自四個年級、四所學校、四種領域的四位同學,為讀者逐一回應,究竟外人隔著層層迷霧看到的音樂系同學,實際上一朵一朵開的是什麼樣的花?

受訪者:

劉虹君(大一):臺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系藝術管理組

陳昱安(大二):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主修低音管

陳筱淇(大三):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主修作曲

傅軍皓(大四):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系主修鋼琴

迷思1:不太會念書

高中音樂班在整天埋首於參考書堆的普通班同學環伺之下,跟學科比起來看似花了更多時間在術科上頭,有些學校甚至還有為音樂班量身訂做的段考考題,音樂系的入學學科也只採計語文科目,感覺真的是不用念太多書就能學好音樂──但不用念太多書,真的等於不太會念書嗎?

──破解:

四位同學都認為,系上同學會念書的人大有人在,總也是有人能輕輕鬆鬆整理出井井有條的筆記,並輕輕鬆鬆高分過關,陳筱淇並追加,那種會念書真的「與上課專心程度無關」。而陳昱安與傅軍皓也都表示,許多音樂系同學為了日後出國留學與增進演奏深度,也得循課外管道去補習外語、找尋各種相關書籍閱讀,學力不僅只投注在課內。對劉虹君來說,應用音樂系或者學管理、或者學音樂相關程式與設備,也都需要具備普通科系的學力。

迷思2:文靜有氣質

說到學音樂的,許多人第一時間想起的影像可能是兒時看過的音樂老師或鄰家姊姊,不脫是長髮飄飄的氣質美女,若非彈鋼琴就是吹長笛,小鳥、小鹿、小白兔都會自動靠過來,腳踩的每個步伐充滿仙氣,身後揚起的空氣還彷若混入一絲花香。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但是都能文靜有氣質嗎?

──破解:

陳昱安與陳筱淇異口同聲說,在外人面前比較容易裝模作樣,但音樂系自家人之間就容易表現得像瘋子一樣。事實上要詮釋好古典音樂的各種情態,音樂家要設法讓自己體驗各種感情,難道我們能想像「文靜有氣質」的貝多芬《熱情》嗎?不過傅軍皓認為,跟學校的其他科系同學比起來,音樂系可能真的還是稍微安靜一點,但說到氣質,他就不認為音樂系能背起這包袱。

迷思3:手無縛雞力

音樂陶冶性情,不僅精神上造就了閑靜儒雅的個性,附帶連物質上的身體也變得柔弱嬌貴,好像曬個太陽五分鐘就會中暑、跑個五十公尺就會暈倒,三不五時還鬧個貧血,蒼白的臉龐總讓人想起好些藝術家,或者蕭邦、或者莫札特。喔!惟有肉體的苦痛能鍛就藝術家的心志⋯⋯嗎?

劉虹君表示,南藝大各系籃當中,前二強就是由音樂系與國樂系包辦,傅軍皓也認為現在大學各系所的運動風氣普遍盛行,縱然有些科系給人的感覺就是格外擅長運動與體力活,但不至於有任何一個科系是沒有運動人才的。高中出身女校的陳筱淇更表示,有那麼多那麼重的樂器要上臺,在母校裡面還不是只有女孩子自己搬!而且長時間練樂器也需要很好的體力,沒有體力的話基本上也當不好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