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川普希望習近平主動給他打電話,他已多次這樣表示。在我看來,川普對中國徵收34%的對等關稅後進一步加碼提到145%的水平,並非是因中國宣布對等反制措施讓他非常生氣,乃是習近平沒有在和他通話的情況下就徑直反制,讓他有些反應不及,感覺作為美國總統的面子掛不住。
在川普的認知裡,美國是最強大的國家,他又是有史以來最強大的美國總統,只要祭出關稅手段,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國家統統會被嚇到,從而打來電話向他「求饒」,怎麼敢對美國也加征對等關稅?因此,他一直在等「好朋友」習近平來電通話,雙方談判。如果習打來電話,表明在世界兩大強權領袖之間,他的氣勢要壓過習,自尊心於是得到滿足,他也許可以「大度」將中國的對等關稅也延遲90天。可他沒有等來習的電話,卻是對等反制,讓他有一種受挫感。故後來兩次提高中國的關稅,明顯帶有意氣用事的報復成分。
那習近平為什麼不給川普去電?也是面子問題。在輿論把誰主動打電話解讀成誰就認輸的條件下,習無論如何不會給川普打熱線電話。
雙方在面子上都輸不起
外交上,兩國領導人的電話,通常是遇到一些事務需要直接商談,或需要了解對方對某些問題的看法,但又不能馬上會面,就採用打電話的方式進行溝通交流。如今這已成了一種流行方式。不過,中國領導人主動給外國領導人打電話的情況還是不多見,一般是應約通話。比如,川普在當選總統後,1月17日,習應約同他通話,這是雙方第一次也是迄今為止的唯一通話。在這次通話中,習提到,希望中美關系在美國總統新任期有一個好的開始,願推動中美關系在新的起點上取得更大進展。習或許預感到中美經貿關系接下來會有大麻煩——在競選期間,川普曾放話要對中國徵收高達六成的關稅,於是特別講到了經貿問題,指中美經貿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對抗衝突不應是雙方的選擇。
事情果不其然,被習言中,川普對中國徵收的對等關稅超出中方預期,北京的對等反制也超出美方預期,雙方在面子上都輸不起,在經歷三次循環加征後,形成了目前這種145%&125%的恐怖平衡局面。
表面上,由於中美貿易的不對等,美方在此輪關稅戰中,看似佔上峰。但考慮川普是對全球加征對等關稅,雖然眼下對除中國之外的所有國家有一個90天的談判期,可加征關稅的舉動帶來的破壞效應已經形成,聯動到了美股、美債和美元匯率出現異常波動;另外,美國過去幾年一直處於高通脹,加征關稅無疑會進一步推升通脹預期。中國的情況則很不同,這幾年是苦於通縮。盡管高關稅接下來可能會惡化中國的經濟狀況,讓大批外貿企業倒閉,失業加劇,可這些並不會馬上顯現。這使得短期內承受關稅更大壓力的似乎是美方,而非中方。華盛頓日前豁免電子和半導體產品的關稅表明了這一點,也就增加了中方和美方打關稅戰的信心。 (相關報導: 李志堯觀點:大限將至?2027年中共不必攻台的理由 | 更多文章 )
市場評判,關稅戰持續一段時間,雙方最終要坐下來談判。問題在於,這個「一段時間」,到底多長,而且即使談判達成協議,已經加征的關稅,也不可能全部取消。所以,中長期看,雙方誰的承壓能力更強,在關稅戰中受到的損害更小,取決接下來雙方的應變狀況。站在北京的角度,明知關稅會對中國經濟造成極大沖擊,仍不妥協,除了所謂的「面子」問題,亦是有很大可能會倒逼多年來推而不動,或根本無心去推動的經濟結構轉型和經濟改革,有一個大的進展,使中國經濟由長期依賴投資和出口真正轉向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建立一個消費主導的經濟體系。倘若如此,川普的這次關稅戰,對中國就起到了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