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總統川普宣布的全球關稅政策重擊了傳統製造業供應鏈,東南亞地區的台商成為首當其衝的受害者。日前,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赴印尼參訪台灣鞋材龍頭百和集團的當地廠區,對此直言:「如果依照川普的政策將製造業全面遷回美國,成衣與鞋業根本不可能存活。」
台灣鞋材產業:隱形冠軍撐起全球鞋業
謝金河在臉書分享他的觀察指出,雖然百和並非直接製鞋廠,但卻掌握著全球鞋業的關鍵原料供應鏈,包括黏扣帶、魔鬼氈等重要鞋材,幾乎所有國際知名品牌如Nike、Adidas、New Balance、HOKA、On,都有台灣鞋材企業的身影,這些企業可稱為全球鞋業的「隱形冠軍」。
疫情下的應變奇蹟:百和印尼廠的成功模式
謝金河回憶,他曾參訪過百和位於越南的工廠,當時面臨勞工暴動,百和以築高牆自保。而此次印尼廠位於山谷間,疫情期間扮演了關鍵角色。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成功的背後,有一位關鍵人物——由會計師出身轉任總經理的施明宗。他帶領團隊迅速應對市場需求多樣化與少量多樣的生產挑戰,展現出台商卓越的靈活性。
供應鏈複雜性:美國製造業的致命缺點
謝金河進一步強調,鞋材的生產與供應涉及高度複雜的供應鏈及材料管理,這恰好是美國本土產業較不擅長的領域。他認為,若貿然將製造業遷回美國,恐將摧毀全球成衣與鞋業的產業結構。 (相關報導: 美國向中國船徵費,全球供應鏈再起風暴!航運重組,台灣有機會成受惠者? | 更多文章 )
關稅衝擊下的韌性:台灣鞋業穩住腳步
面對川普的關稅施壓,多數業者目前仍抱持觀望態度。謝金河指出,即便無法完全迴避關稅的衝擊,最終品牌廠也可能需要自行吸收成本,這正是台灣鞋業廠商能穩住腳步的關鍵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