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 AI 菁英目光聚焦台北!經濟部主辦的首屆「智慧創新大賞」決賽暨頒獎典禮,於今(3日)在台北世貿一館盛大舉行。這場旨在點燃台灣 AI 應用研發能量、培育未來人才的指標性競賽,吸引了來自全球 36 國、共 1,253 個頂尖團隊的熱烈響應。經過激烈角逐,最終 233 組隊伍進入決賽,並遴選出 93 個獎項,競爭激烈程度可見一斑。其中,最受矚目的 8 面金牌,分別由台灣本土的「網威智慧科技」、「鈺立微電子」、「悠由數據應用」、「振生半導體」以及「國立中央大學」、「國立臺灣大學」等勁旅奪得,同時也有來自英國和菲律賓的國際團隊斬獲金牌殊榮。
經濟部政務次長何晉滄在典禮上強調,AI 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產業樣貌,「從精密製造、尖端醫療、金融科技到你我日常的各種服務,幾乎無一倖免。」他指出,「智慧創新大賞」的舉辦,正是要搭建一個平台,讓「人才培育、技術應用、產業需求」三者能更緊密地扣合。面對各行各業對 AI 技術的高度期待,何晉滄表示:「我們希望透過實作導向,鼓勵更多創新想法能真正落地,解決產業的實際痛點,讓台灣在發展 AI 的道路上,源源不絕地培養新血、產出新解方。」他盛讚所有參賽作品都是 AI 技術結合真實需求與創意的結晶,展現了化創意為解決方案的無限可能,並承諾經濟部將持續投入政策資源,協助更多創新成果落地生根。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郭肇中則特別提到本次競賽的國際性。「首屆大賞不僅國內企業和學校報名踴躍,更有來自印度、菲律賓、美國、英國等 36 個國家、共 353 位國際人才組隊參賽,」郭肇中表示,「這證明了智慧創新大賞不只是台灣的舞台,更是全球 AI 創意激盪和交流的重要樞紐。」他進一步說明,為加速強化台灣 AI 人才與應用的能量,除了舉辦競賽,經濟部也將整合學界及法人研究機構的試產線資源,協助企業進行產品設計、研發與打樣,並與中企署、產發署等單位攜手,共同推動產業 AI 轉型,培育具備實戰能力的 AI 專才。

「缺乏相關技術人才,是台灣企業發展 AI 的首要挑戰。」產業發展署署長、同時也是本次競賽催生者的邱求慧,引用日前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的調查報告,點出台灣 AI 發展的關鍵瓶頸。他進一步指出,儘管全球人工智慧指標將台灣的基礎建設評為世界第 4,但在人才(38名)、研究(27名)及商業化(39名)方面仍有極大提升空間。「籌辦智慧創新大賞,就是希望透過競賽,快速強化 AI 應用的落地實踐,並培育出市場所需的人才。」邱求慧強調,本次大賞是國內規模最大、獎金額最高、水準也最高的 AI 競賽(獲獎率僅 7.4%),期待藉此拋磚引玉,讓 AI 的力量擴散到百工百業,驅動產業全面創新。
【跨界應用迸發 AI 潛力無窮】
本屆參賽作品的應用領域極其廣泛,橫跨資通訊(18.4%)、製造(16.2%)、醫療(15.9%)、批發零售(10.2%)、教育(8.6%)和金融(7.8%)等多元產業。這些作品不僅代表了尖端科技的前沿探索,更展示了 AI 技術在各行各業成功落地的巨大潛力。例如,在製造領域,有團隊利用 AI 優化繁瑣的單據處理流程,大幅提升作業效率、降低錯誤率,這項技術未來也能應用於金融和醫療等領域;智慧醫療領域的團隊則展示了 AI 在疾病預測與輔助診斷上的驚人應用。此外,超過 100 家新創、中小企業及上市櫃公司的踴躍參與,更預示著 AI 技術正加速滲透台灣各產業,為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轉型升級契機。 (相關報導: 1800元充公國庫!等紅燈1習慣動作慘被罰錢,許多人收到罰單才知道觸法 | 更多文章 )
展望未來,經濟部計畫將「智慧創新大賞」打造成一年一度的盛事,持續作為推動台灣 AI 技術發展、人才培育與創新應用的核心平台。透過決賽現場的展示與交流,不僅激盪出參賽團隊間的創意火花,更促成了企業與優秀學生、國際人才的即時媒合。此外,經濟部規劃於每年 5 月的「COMPUTEX 台北國際電腦展」期間,同步舉辦媒合活動,預計邀請超過 20 家國內外創投與買家參與,深化參賽團隊與業界的合作鏈結,擴大 AI 創新的商業化機會。經濟部表示,期盼透過這一系列活動,加速催生多元的 AI 創新應用,培育能橫跨各行各業的 AI 專才,引領台灣穩步邁向「人工智慧島」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