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二戰歐洲戰場結束戰事80週年,台灣官方首度舉行相關紀念活動,總統賴清德接待歐盟、英國等外國代表並發表演說。
這正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俄羅斯之際,5月9日將與俄羅斯總統普京一同出席紅場閱兵。
儘管此前有分析認為賴清德希望與中共爭奪歷史主導權,甚至是重新定義「中華民國」及二戰史觀,但賴在講話中並沒有對此太多著墨,更多是強調團結反侵略,「姑息只會讓侵略者食髓知味」,呼籲台灣與歐洲共同對抗「新極權集團」。
有學者對BBC中文分析指,面對北京壓力和特朗普政府重構國際格局,賴清德試圖在國際上凸顯與習近平的對比,拉攏歐洲國家「贏得歐洲人的心」。
賴清德講了什麼?
這次活動「歐戰勝利80周年茶會」在外交部管理的台北賓館進行,活動僅歷時28分鐘,賴清德在約10分鐘的演說聚焦「反侵略」。
他表示,歷史顯示無論用甚麼理由或意識形態,「以武力侵略其他國家,都是不正義的罪行,而且必定失敗,威權和侵略只會帶來殺戮、悲劇」;二戰的軸心國如今都已經是「百分之百的民主國家」,證明自由民主「才是人類該追求的真正文明形式」。
他提到,二戰全面爆發,是因為對侵略者野心的輕忽,「姑息只會讓侵略者食髓知味,並且膨脹更大的野心與自滿的利牙......直到不願卑躬屈膝的最後一人被消滅」。
他指出,台灣與歐洲正共同面對「新極權集團」的威脅,例如海底電纜會遭到刻意破壞、選舉受境外錯假資訊干擾,以及市場受灰色地帶侵擾、施壓與傾銷等,呼籲「在風險成為危機、危機變成向外擴張的野心前」就緊密團結起來。
在賴清德發言前,官方播放一條強調「軟弱姑息無法嚇阻野心」的二戰短片,其後英國在台辦事處代表包瓊郁(Ruth Bradley-Jones)、歐洲經貿辦事處處長谷力哲(Lutz Güllner)分別致辭。
凸顯與習近平對比
這次賴清德演說時機敏感,正值習近平訪問俄羅斯,將與普京一同參加歐戰勝利閱兵儀式。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副教授、卡耐基中國項目研究員莊嘉穎對BBC中文表示,賴清德希望藉此在國際上凸顯與習近平的對比,強調台灣作為民主國家,願意遵守國際規則與秩序的立場。
「希望把現在的台灣或中華民國台灣,在國際上和國內明顯定位為反威權、捍衛民主的重要前線陣地,或許與當年中華民國反法西斯有些相同。」
台灣東海大學政治學系張峻豪教授表示,賴清德上任後面對朝小野大格局,在對內事務上的政治策略更希望提升其正當性。「國防、兩岸、外交是作為總統的專屬,他在歐戰勝利日講話,是代表著國家,踩穩國家元首和三軍統帥的角色。」
他續指,對外方面,美國政府換屆後重構全球格局,拜登時期強調民主集團與專制集團的對抗,但從利益出發的特朗普講究談判和交易,歐洲因此比以往更加團結,形成新的結盟;兩岸關係上,外界預期習近平可能在2027年尋求第四個任期之時,屆時他將面對更多黨內鬥爭,恐對台灣更有企圖心,在此壓力下,總統任期到2028年的賴清德必須提早佈局。 (相關報導: 獨家專訪》「單一戰區」聯防抗中有效?日三星退將曝2關鍵:日本防衛即台灣防衛 | 更多文章 )
張峻豪認為,台灣在國際上只有微弱角色,國際和兩岸的雙重壓力下,無法做太多選擇,拉攏歐洲變得更重要。「國際上只能合縱連橫,努力尋找與各國合作、結盟的可能性,一方面對抗中國的壓力,一方面回應美國利益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