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Coachella音樂節的風提筆,將Lady Gaga這場近兩個小時的演出寫入了全球流行音樂史。回顧Lady Gaga出道至今的20多年,從紅遍世界的〈Bad Romance〉〈Paparazzi〉〈Poker Face〉到驚世駭俗的「生肉裝」、蝴蝶結髮型......橫掃各種獎項的她,跨足影視歌壇,現在也是美國總統藝術與人文委員會聯席主席,她的一生從未停止書寫過傳奇。當Coachella音樂節的舞台上,代表性的「Rah-rah-ah-ah-ah」響起,台下跨越多個世代的樂迷同樣瘋狂——這向我們證明了一件事:真正的流行ICON,從不追逐潮流,而是創造潮流。
那個叫Stefani的女孩如何成為「Lady Gaga」?其實與皇后合唱團Queen有關
Lady Gaga的藝名和皇后合唱團有關。(圖/翻攝自Lady Gaga@instagram)
〈Radio Ga Ga〉——這首皇后合唱團1984年的經典之作,相信有聽西洋音樂的你一定不陌生,不僅定義了一個時代的搖滾精神,更在二十多年後,意外孕育出流行樂壇最耀眼的新星。
「Lady Gaga」這個充滿記憶點的名字即發源於此。為何是這首歌?一開始,雖然是發掘她的前男友兼製作人Rob Fusari第一個稱呼她為Gaga,但在Netflix紀錄片《Gaga: Five Foot Two》中,Gaga直視鏡頭說道:「我想創造如Freddie Mercury般令人過目不忘的舞台人格,當人們喊著『Gaga』時,那不再是一個名字,而是一種現象。」
6歲就會寫歌、首次螢幕表演在15歲
Lady Gaga六歲時就寫了人生第一首歌。(圖/翻攝自Lady Gaga@instagram)
Lady Gaga雖然在富裕的曼哈頓上西區長大,但她強調父母來自底層家庭,必須為一切努力工作。為了培養她成為「一位有文化的女士」,父母在她4歲時就讓她開始學習鋼琴。6歲那年,她創作了人生第一首歌〈Dollar Bills〉:「我仍然記得我聽到的第一首歌。我爸爸當時聽的是Pink Floyd的〈Money〉,當時我只聽懂了前奏中收銀機的聲音,於是我寫了一首名為〈Dollar Bills〉的歌在我的米老鼠五線譜紙上。」
除了早早就顯露的音樂才華,Lady Gaga更在15歲時迎來自己的螢幕首秀——在經典犯罪劇集《黑道家族》中出演一名小角色高中生。儘管後來Gaga選擇先以音樂為發展重心,但這也為Gaga後續的影后之路埋下了伏筆。
「我可能不是天生的舞者,但我是天生的音樂家。」Gaga這麼形容自己。早年的音樂啟蒙為她奠定扎實基礎,更讓她意識到音樂是她想為此努力的目標,「我不確定我對音樂的感知能力來自哪裡,但這對我來說是最容易的。小時候我媽媽總是告訴我這個非常尷尬的故事:因為我太小不夠高,一直無法完全掌控鋼琴最低音的那端......但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努力練習,我真的非常擅長鋼琴,這就是我認為我做得最好的事情。」
(相關報導:
專訪美秀集團》被倒債、貼毒蟲標籤!資優生穿上吊嘎、掛護身符,改寫台式搖滾歷史
|
更多文章
)
當過脫衣舞孃,經歷霸凌、性侵巨星誕生之路滿是荊棘
Lady Gaga成名之路並沒有一帆風順。(圖/翻攝自Lady Gaga@instagram)
隱藏在Lady Gaga光芒下,是有名叫Stefani的女孩,不為人知的荊棘之路。這位6歲就能用鋼琴創作旋律的天才兒童,在青春期與同儕相處總是「有點不安全感」,Gaga坦言自己與同齡人相處不來,經常被嘲笑「過於挑釁或過於古怪」。後來Gaga在17歲時跳級取得了紐約大學Tisch藝術學院的預錄取資格,卻遭到校園霸凌,討厭她的同學甚至建立了名叫「Stefani Germanotta, you will never be famous」的社團來咒罵她,同時她的音樂也因為「太過前衛」被主流音樂圈屢屢拒之門外。多重壓力下Gaga選擇了輟學,18歲的她成為了一名脫衣舞孃,曼哈頓下東區的脫衣舞俱樂部成為她最早的舞台。
「那些夜晚不是墮落,」Lady Gaga在2019年Vogue專訪中回憶,「而是我學會掌控觀眾凝視的第一課——當你主動成為被觀看的對象,你就奪回了權力。
19歲那年,Lady Gaga決心全力投入音樂事業,一場噩夢卻再次降臨。比她年長20歲的製作人將她鎖在錄音室內性侵,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她都深陷在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折磨,只能持續接受精神與物理的雙重治療。兩年後,Lady Gaga終於如願簽約唱片公司,等待她的卻是更深的失望:「我常常在老闆的辦公室外等好幾個小時,希望他和我談談我的音樂理念等等,但他從來沒有這麼做,甚至連出來見我一面都沒有過。」
出道即巔峰,首張專輯震撼流行樂壇
Lady Gaga人生首張專輯便紅遍全球。(圖/翻攝自Lady Gaga@instagram)
不過,Lady Gaga並未因此一蹶不振。2008年,她搬到洛杉磯並重新簽約經紀公司,終於推出首張專輯《The Fame》,其中〈Just Dance〉〈Poker Face〉〈Paparazzi〉席捲全球多地榜單,〈Poker Face〉更成為2009年「世界最暢銷單曲」,在《告示牌》上蟬聯冠軍83周,最終斬獲第52屆葛萊美獎最佳電音/舞曲專輯、最佳舞曲錄製等獎項。
《The Fame》是一張受20世紀80年代風格影響的電音流行、合成器流行及流行舞曲專輯,Gaga對此坦然解釋道:「流行文化是一種藝術,討厭流行文化並不會讓你變酷,所以我擁抱它,這也是你在專輯裡會感受到的東西——擁抱流行。」同時這張專輯的主題也反映出Gaga對名望的渴求,同時也影射了愛、性愛、財富、毒品以及性身份的社會問題:「《The Fame》是關於人們能夠如何感受自身的成名,但,名氣是可以共享的,我想邀請大家加入我的派對,並一同去感受這種生活方式。」
在《The Fame》取得空前成功後,Lady Gaga於2009年推出進化版專輯《The Fame Monster》。《The Fame》與《The Fame Monster》有著陰與陽般對立的造型和概念,但與《The Fame》不同,《The Fame Monster》靈感來自於Lady Gaga的個人經歷。Gaga稱自己在The Fame巡演期間遇到性、愛、酒精等「各種怪獸」,因此製作《The Fame Monster》時,Gaga追求比以往更黑暗、更前衛的概念。
對此,Gaga引用恐怖電影的台詞「名流的腐敗、變相的成名是潛伏在社會的魔獸」作為註解,她解釋:「我一直欣賞著恐怖電影和1950年代風格的科幻電影,尤其為了靈感,我反覆咀嚼那些怪獸題材電影以及所有可怕的事物,這讓我注意到關於怪獸、幻想的題材以一種非常真實的方式再度受到關注,它們總是並置著『性』與『死亡』兩大主題。我無法擺脫『性』與『死亡』的糾纏。」
(相關報導:
專訪美秀集團》被倒債、貼毒蟲標籤!資優生穿上吊嘎、掛護身符,改寫台式搖滾歷史
|
更多文章
)
《The Fame Monster》不僅有〈Bad Romance〉成為她職業生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Lady Gaga驚喜聯手Beyoncé的〈Telephone〉MV更大膽地展現她的反叛精神,包含對女權的支持、對消費主義的批判等等。最終這張專輯在第53屆葛萊美獎上一舉拿下「最佳流行演唱專輯」、「最佳流行女歌手」和「最佳短篇音樂錄影帶」三項大獎,〈Telephone〉也獲評「2010年代最佳MV」,奠定Lady Gaga流行天后的地位。
「生來如此」敢做自己,更敢為少數群體發聲
Lady Gaga曾多次為跨性別發聲。(圖/翻攝自Lady Gaga@instagram)
2011年,專輯《Born This Way》橫空出世,暢銷程度打破金氏世界紀錄成為「iTunes銷量速度最快的單曲」。徹底涅槃重生的Lady Gaga以這張專輯表示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更以男性形象Jo Calderone出席2011年MTV音樂錄影帶大獎,領獎時公開支持LGBTQ+群體:「不論同性戀或異性戀都是完美的,那是我的政治宣言。」而這份宣言也化為實際行動,Gaga在2012年成立了「Born This Way基金會」,致力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阻止霸凌行為,為青少年心理健康籌集超5000萬美元的支持。
與此同時,網路上開始流傳起宣稱Lady Gaga是「雌雄同體」的照片和說法,但Gaga對此傳言不屑一顧,甚至會在舞台上拿來自嘲。直到十多年後,Gaga才在節目上正面回應了這個說法:「可能我真的是,這是一件可怕的事嗎?」
後續Gaga更在紀錄片中談及此事,她說,她不認為「跨性別者」是貶義詞,「如果像我這樣的公眾人物,因為這種言論而感到羞愧,那在社會上有同樣經歷的孩子們會怎麼想?」所以她從來不澄清,更大方的在2025年的葛萊美獎上表示:「跨性別者不是隱形人,跨性別者也值得擁有愛,酷兒族群應該被重視,而音樂即是愛的化身。」
獵奇時尚不只是噱頭,而是Lady Gaga發起的流行革命
Lady Gaga經常以誇張且出乎意料的妝造出席各大時尚場合。(圖/翻攝自Lady Gaga@instagram)
自出道以來,Lady Gaga始終以怪異而又獨一無二的美學風格顛覆大眾對「流行偶像」的想像。從〈Just Dance〉〈Poker Face〉令人印象深刻的蝴蝶結髮型,2009年MTV音樂錄影帶大獎上表演〈Paparazzi〉時忽然被湧出的「鮮血」浸染的服裝,將名人文化的光鮮與殘酷血淋淋呈現;而隔年的同一舞台上,Lady Gaga更以一身「生牛肉」做成的禮服、禮帽、晚宴包造型霸佔全球娛樂新聞頭版,創下超高討論度。Gaga直言,這件衣服是為了抗議當時美國軍方禁止軍人透露性取向的「不問,不說」政策:「如果我們不捍衛自己的信仰,如果我們不為自己的權利而戰,很快我們的權利就會變得和骨頭上的肉一樣少。」
Lady Gaga總是出人意料的誇張造型看似嘩眾取寵,實則暗藏了她對社會的批判:2011年葛萊美獎上額頭長出妖獸般肉色觸角的造型,挑戰眾人對女明星形象的刻板認知;2019年Met Gala史詩級的4套變裝秀,從紅毯標配的華麗大裙襬禮裙到幾乎一絲不掛的內衣造型,展現了這位巨星如何穿梭名利場、同時擁抱真實自我的游刃有餘。
跨界征服大螢幕,從流行歌后到金球獎影后
Lady Gaga也跨界征服大螢幕,出演多次電影和參與原聲帶製作。(圖/翻攝自Lady Gaga@instagram)
當所有人以為Lady Gaga的巔峰止於音樂時,她用實力證明自己同樣是位出色的演員。2015年,她首次挑大樑出演《美國恐怖故事:旅館》中的伯爵夫人,一舉拿下金球獎電視電影或迷你影集類最佳女主角獎,驚艷影視圈。但這只是她銀幕征途的開始。
2018年,Gaga在《一個巨星的誕生》中本色出演追夢歌手Ally,不僅讓全球觀眾見證她渾然天成的演技,更創下4.362億美元票房,成為華納兄弟史上最賣座的音樂電影。同時由Gaga和Bradley Cooper共同演唱的電影主題曲〈Shallow〉也成為了她的又一首冠軍單曲,橫掃第76屆金球獎最佳原創歌曲、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歌曲兩項大獎,展現她「演而優則唱」的雙棲實力。
時隔三年後,Gaga又在《Gucci:豪門謀殺案》中化身為復仇名媛Patrizia Reggiani。為了更好地詮釋這個複雜的角色,她花費了數月時間研究義大利口音和肢體語言,不斷告訴自己:「讓Patrizia的靈魂寄生在我的身體裡。」這份投入為她再一次贏得金球獎影后提名,儘管這部電影在影評界獲得兩極評價,但影評家幾乎一致稱讚Gaga的演技。
Lady Gaga的影視作品數量並不多,但質量可以說高得驚人。她用每個截然不同的角色證明自己生來便是巨星——既是音樂鬼才,更是駕馭任何戲路的變色龍演員。對於音樂和演戲,Gaga在奧斯卡後台這麼解釋:「音樂和表演對我來說都是講故事的方式,嘗試成為另一個人這件事讓我上癮。」
2025年新專輯《Abracabra》回歸「黑暗」初心
Lady Gaga每張專輯都是和自己最深層的對話。(圖/翻攝自Lady Gaga@instagram)
走過《The Fame》時期對名利的狂熱崇拜,《Joanne》的溫柔自省和《Chromatica》的創傷療癒,Lady Gaga始終以音樂生涯虔誠地與自我對話。2025年推出的《Abracadabra》,呼應著她的初心回歸,但又不僅僅是單純地回望,而是帶著20年沉澱後的爆發力,重新審視那個「在地下室寫歌的怪物」本質。
「我花了15年時間才明白,那些最黑暗的作品反而是我最真實的部分。」Gaga在2025年Apple Music的採訪中這樣說道。
「年輕時我用生肉裝叫囂著要大家看見真實的我,」Gaga在Coachella的後台告訴記者,「但現在我懂了,真正的勇氣不是展示傷口,而是與它和平共處。」這解釋了為什麼《Abracadabra》中的暗黑美學不再充滿攻擊性,而是帶著堅毅的力量。
最動人的是,這張專輯終於實現了Gaga曾在10年前的日記裡寫下的願望:「希望有一天,我的怪異不需要解釋就能被理解。」如今Lady Gaga所創作的經典仍然在被Z世代傳唱,證明她做到了。那個古怪的Lady Gaga終於活成了自己年輕時最需要的榜樣。
加冕15座葛萊美、寫下16項金氏紀錄「怪物」終成博物館典藏
Lady Gaga用獨特的風格,改寫西洋音樂歷史。(圖/翻攝自Lady Gaga@instagram)
Lady Gaga用她傳奇性的音樂生涯改寫規則,用怪異顛覆世界。現在的她,不僅是史上唯一擁有4首全球銷量破千萬單曲的女歌手,更以1.7億張唱片銷量、5張Billboard冠軍專輯、15座葛萊美獎和16項金氏世界紀錄,寫下難以被超越的歷史。從2010年《告示牌》年度藝人,到2015年年度女性,再到成為RIAA首位鑽石獎女性得主,同時也是美國總統藝術與人文委員會聯席主席,Gaga用實力讓所有質疑她的人也不得不承認她對全球藝術事業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