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今(17)日下午前往大溪區,出席「2025大溪客庄神農文化祭」開幕活動。蘇俊賓致詞時強調,永昌宮神農文化祭不只是一場地方宗教慶典,更是深具文化傳承意義的盛會,在地青年的積極參與及逐年增加的活動規模,都展現了強大的地方凝聚力與文化認同。
蘇俊賓指出,大溪永昌宮與龍潭龍元宮擁有深厚的歷史淵源,透過今明兩日的徒步及環區遶境,成功串聯了神農文化祭與大溪大禧(關聖帝君誕辰慶典)的節慶精神。他以自創的順口溜「從一層到三層,大溪處處有好神;四廿六、六廿四,大溪月月有好事」,點出神農文化祭(農曆4月26日)與大溪大禧(農曆6月24日)在大溪歷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蘇俊賓期許未來兩大盛會能互相呼應,成為推動大溪文化觀光的雙引擎,為地方節慶注入永續發展的動能,發揮最大影響力。
活動開場由嘉天宮同義堂帶來演出,蘇俊賓分享去年曾向同義堂「拜師學藝」,並在大溪大禧遶境時客串參與,今天也再次小試身手,並與同義堂總幹事相約今年再度一同參與大溪大禧的踩街遶境。
蘇俊賓同時感謝市府相關局處持續推動文化、宗教信仰與產業的結合,並肯定大溪社團民俗技藝協會長年來在推廣民俗信仰及保存桃園民俗文化上的努力。他強調,未來市府將持續整合跨局處資源,擴大支持永昌宮神農祭與大溪宗教文化活動,以深化信仰內涵並擴展文化能見度。
桃園市客家局長范姜泰基說明,本屆「客庄神農文化祭」由客家局補助大溪區公所辦理,永昌宮所在的大溪南興里是兼具歷史與人文風采的重要客庄聚落。今年特別打造以「屈禮」為主題的神陣表演,由風、雨、雷、電四位護法真人演繹神農信仰的自然精神,並結合嘉天宮客家子弟詮釋關平與周倉神將,展現大溪特有的三進三退屈禮陣腳,透過融合戲劇、音樂與民俗儀式的表演,彰顯客家文化的藝術價值與精神內涵。文化祭期間也結合客語祖孫共學、風土市集、講座、音樂演出及手作工作坊等多項藝文教育活動,期望推廣神農信仰文化之餘,也喚起民眾對客庄傳統的重視,達成文化創新與永續傳承的目標。 (相關報導: 蘇俊賓出席玩具復活節 援引穆希卡理念談永續與惜物 | 更多文章 )
大溪區長徐景揚表示,大溪永昌宮主祀神農大帝,自2023年起與地方創生團隊及在地團體合作舉辦「客庄神農文化祭」,透過傳統慶典與當代文化的融合,逐步形塑大溪在地特色文化品牌。今(114)年文化祭於5月17日至18日舉行,活動內容豐富多元,包含客家八音、真人扮仙的「鬧熱神農陣」、廟埕市集、音樂會、風土體驗、童玩闖關及風土特展等。特別的是,今年首度邀請龍潭龍元宮進行會香遶境,重現兩廟長達百年的分靈歷史。明日(18日)舉行的「神龍鬧鎮」遶境則象徵五穀豐收與大地庇佑,讓信眾透過行腳實踐信仰,並進一步串連起大溪永昌宮「四廿六」與普濟堂「六廿四」兩大宗教慶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