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各界才人層出不窮,締造出無數傳奇,其中三國時期尤為引人矚目。魏、蜀、吳三分天下,諸葛亮、曹操、周瑜等風雲人物各展其才,無論是軍事謀略、政治權術,抑或外交手腕、人才經營,皆展現出極高智慧。根據《搜狐網》報導,整理出中國歷史上「10大頂級謀臣」的排名,其中,智聖諸葛亮竟未進前5名,謀略奇人鬼谷子也僅列第二。
第10名:王猛
前秦的重要謀臣王猛,輔佐苻堅一統北方,十六國時期,王猛以18年輔政之功,對內整頓吏治、對外平叛征戰,助前秦脫穎而出,臨終前曾力勸苻堅不要攻打東晉,可惜苻堅未聽,最終兵敗淝水。
王猛輔政18年,對內選賢任能、整頓吏治,對外軍紀嚴明、徵討平叛,對於民生和國家經濟也建樹頗豐,將前秦從眾多小政權中脫穎而出,最終實現了北方的統一大業。
第9名:姚廣孝
明朝「黑衣宰相」姚廣孝,是靖難之役的關鍵策士,多次為朱棣調整戰略,助其從燕王朱棣登上皇位。朱棣登基後,姚廣孝負責遷都北京、規劃京城、編修《永樂大典》和《明太祖實錄》,更在朱棣北伐時輔佐太子監國,政軍兩面皆有深厚影響。
第8名:趙普
「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北宋開國功臣趙普,為陳橋兵變的策劃核心,輔佐趙匡胤登基,為相期間幫助宋太祖趙匡胤確定了「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統一戰略,並在宋太宗繼位過程中提供「金匱之盟」佐證,穩定政權傳承。在任職期間,為北宋政權的穩定和製度建設起到了推進作用。他兩度拜相,推動北宋法制與政局穩定。
第7名:范雎
秦昭襄王時期的宰相范雎,推動「遠交近攻」戰略,強化中央集權、弱化地方勢力,並在外交上巧妙離間敵國,其「離間計」助秦大勝長平之戰。他開啟秦統一六國的先機,被後人視為戰略大師。
第6名:諸葛亮
諸葛亮以「隆中對」奠定三國鼎立格局,後輔佐劉備東征西討,更在劉備去世後盡忠於蜀漢後主劉禪,先後五次北伐。其發明包括木牛流馬、八陣圖等,為軍事與政治兩方面的代表性謀臣。
第5名:范蠡
越王勾踐重振國力、滅吳雪恥,背後重要功臣之一即為范蠡。戰後他辭官退隱,自號陶朱公,轉而經商致富,成就「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的傳奇人生。越國兵敗後,范蠡陪著越王勾踐入吳為奴三年,回國後勸課農桑、發展經濟、修築城池、操練兵士,同時迷惑吳王夫差,投其所好送美女入吳。對於勾踐急於復仇的心態,他也及時進行勸阻,並幫他尋求最佳的出兵機會,終於一舉滅吳。
第4名:管仲
「華夏第一相」的春秋時期齊國名相管仲,輔助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他提出「倉廩實而知禮儀」的民生思想,推行富國政策,並在外交上倡導「尊王攘夷」,確立齊國霸權。他更被尊為中國商業與戰略思想的先驅。
第3名:張良
大漢開國功臣張良輔佐劉邦打下漢朝基業,包括獻策入關、應對鴻門宴、穩定韓信等事功,屢次解危於細節之中。劉邦對他的評價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其謀略地位無人能及。
張良先是獻策讓劉邦先於項羽挺進關中,又勸誡劉邦與關中百姓「約法三章」,幫他贏得了民心;鴻門宴中,又是張良獻計並留下殿後,讓劉邦脫出虎口;韓信請封假王的時候,也是張良獻計並留下殿後,讓劉邦脫出虎口;韓信請封假王的時候,也是張良和陳平局面,及時阻止劉綹。
第2名:鬼谷子
「謀聖」鬼谷子,雖未直接參與政局,卻培養出縱橫家如蘇秦、張儀,兵家如孫臏、龐涓等傳奇弟子。鬼穀子雖然一生隱於世外,但弟子皆是人間才俊,出將入相之人。傳說中他姓王名詡,著有《鬼谷子》一書,集合兵法、外交、心理、陰陽、策略等智慧,為後世奉為「謀聖」。
第1名:姜子牙(姜太公)
周朝開國重臣姜子牙,輔佐周文王、周武王建立周朝八百年基業,傳說「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即源自其與文王相遇。歷代皇帝和典籍中,他被奉為兵家鼻祖、武聖,在《封神榜》中更升格為有資格「封神」的至高神人。
資料來源:《搜狐網》 (相關報導: 關羽賣棗、張飛殺豬,都沒有拜師過「為何武力如此高強」?內行一語道破歷史真相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陳得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