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張鈞凱專欄:其餘人口,細思極恐

網友製作旗魚頭人群的哏圖,諷刺行政院官網「台灣有96%是其餘人口」的說法。(取自「飛天麵條」臉書粉專)

行政院官網「土地與人民」的介紹內文,原載台灣「以漢人為最大族群,占總人口96.4%」,最近被眼尖網友抓包,悄悄改成了「其餘人口占96.2%」。網路AI哏圖諷刺,地球上出現了新人種「旗魚人」。行政院回應,此舉乃依監察院意見,為促進「族群平權」提議之調整。

為了不當「中國人」,尋根半天終究一場空

族群平權,無人反對;昧於事實,居心叵測。綠營與台獨對「中國人」群起而攻,用政策手段將「中配」趕回對岸,又把「中國」界定為「境外敵對勢力」。「去中國化」4個字說明了問題所在──若非自己正是實實在在的中國人,否則何須費心又費力「去」之呢?

占台灣人口96%的最大族群,成為了台獨建國最大的阻礙。老獨派倡議血緣民族主義,強調台灣民族不同於中華民族,至今仍在西門町路口插著滿滿的旗幟,還有醫生用血液基因檢測的方式,歷史教科書則從小教育「有唐山公,無唐山媽」,無不為此理論背書。

問題是,就算台灣人自成一民族,有別於中華民族,那「台灣民族」的祖先是誰?於是,蔡英文跑去大洋洲小島找南島語族尋根,高喊「南島一家親」。結果不只考古學大家張光直研究表明,南島語族非常有可能溯源自中國大陸東南沿岸;最新的考古學結合古基因學研究,更強化了南島語族「大陸性起源、海洋性擴散」的遷徙路線。新獨派的「另闢蹊徑」,最後還是一場空,回到了原點。

「務實台獨工作者」賴清德的史觀與國族論述獨樹一格,很多人認為他東拼西湊、認知錯亂。不過,他潤物無聲的認同改造,最天真無邪,也最直截了當,繼承1991年台灣教授協會對日本殖民統治的評價:「日本政府企圖把台灣人變成日本人的努力雖然沒有成功,但是卻成功地使台灣人變得『不像中國人』。」這也解釋了賴清德5月8日上午紀念「歐戰勝利」,下午跑去緬懷八田與一的主因:他在意的從來不是二戰反法西斯勝利的歷史本質與真相,念茲在茲的則是做為日帝「國境之南」的台灣,對於「脫亞入歐」挫敗的沮喪,要為此未酬之壯志放手一搏。

5月8日上午總統賴清德出席歐戰勝利80週年紀念茶會,下午出席「八田與一技師逝世83週年追思紀念會」。(總統府提供)
5月8日上午總統賴清德出席歐戰勝利80週年紀念茶會,下午出席「八田與一技師逝世83週年追思紀念會」。(總統府提供)

台獨時間窗口窄縮,過激手段反映失敗主義

賴清德在「去中」與「抗中」的瘋狂,來自於內心世界深層的焦慮。因為全球秩序的巨變與重組,體現在美國衰落與中國崛起兩大態勢,缺一不可,對於要讓自己變得「不像中國人」的台獨分離主義而言,時代留給他們的時間窗口愈來愈小,小到連「統一」(unification)與「和平」(peace)這兩個詞竟然都能從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口中出現。 (相關報導: 張鈞凱專欄:印巴交火,台海預演? 更多文章

而賴清德的深層焦慮,恐怕是台灣與西方集體的縮影。加拿大歷史學者羅伯特‧格拉特利(Robert Gellately)在《納粹德國的形成》一書中論證,並非希特勒(Adolf Hitler)掌權後才對社會強加灌輸納粹主義的思想,而是在他上台前,飽受一戰戰敗與《凡爾賽條約》屈辱的德國,早已存在了有利於納粹主義與法西斯主義的土壤。希特勒的「忠實信徒們」只不過是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目標投射到他身上,「在一個有著良好教育和文化底蘊的國家裡,數百萬人最終接受或迎合了充滿仇恨、殺意森然的極端主義信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