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複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企業經營高層會透過各種「財務操作」來應對挑戰,而近期不少上市公司選擇了其中一種方式——「現金減資返還股本」。這種做法聽起來好像很複雜,甚至讓人擔心「股票變少,權益是不是受損了?」或「公司是不是快撐不下去?」但其實,現金減資並非表面看起來那麼單純。本文將深入淺出地解析什麼是現金減資返還股本,它對公司和股東(特別是散戶)究竟是利還是弊,並透過實際案例試算,讓你秒懂現金減資的真相,以及投資人該留意的關鍵信號,避免因誤解而錯失潛在機會。
今年面對川普對等關稅戰之外,還有匯率戰面臨升值壓力,另外則是下半年是否降息等種種因素,因此大多數人都感受到經濟環境變化;其中最為敏感的應該就是公司經營高層。不過在這種不確性且多變的環境下,也有公司企業懂得利用『財務操作』來降低經營壓力。這財務操作聽起來好像有點邪惡,對於散戶是有利還是有害?
今天來探討,股票公司利用現金減資返還股本,對於公司與股東的利弊!
什麼是現金減資返還股本?與其他減資有何不同?
公司會執行減資的形式有分3種:
1.一般減資(彌補虧損,拉升每股淨值)
2.庫藏股減資(公司出資購回股票)
3.現金減資返還股本(減少股本、發放現金)
例如因川普對等關稅全球股市下跌,除了政府基金護盤外,主管機關也出面鼓勵公司進行庫藏股。上市公司包括光寶科、可成、南紡、燁輝、藍天、瑞儀、建準、飛宏、高力、台郡、矽格都實施庫藏股。
庫藏股目的除了直接申請註銷外,若是轉讓予員工則必須在5年內完成,否則會被視為非公開發行股份,必須進行變更登記。因此公司實施庫藏股,有機會讓公司的股本變小。近期則有公司在開完董事會後,宣布現金股利並且搭配現金減資方式,也就是上述減資的第三種。

現金減資前後,股東的市值與權益真的不變嗎?
例如台產與瀚荃今年都有現金股利搭配現金減資的計畫。以台產為例,4/18日重訊發布,除配發2元現金股利外,現金減資每股擬退還3元。股票面額若無變更過,多數股票面額在10元,現金減資退還3元的意思,就相當於股本將會減少30%,如果現金股利除息與現金減資日在同一天,的確是會拿到每股約5元的現金,問題是這樣股票也相對變少,現金減資會影響持股權益?大原則都是現金減資前與減資後,持股總市值不變!

以台產5/15收盤價34.35元為例,帶入台灣證券交易所-退還現金減資股款參考價試算,減資前股價34.35元,每股退還現金股款3元,原每股配發現金股利2元,每千股減資後剩700股。
直接可以試算出減資參考價為41.92元
(34.35-3-2)/(1-30%)=41.9285。
也就是現金減資後,每張台產股東會拿到5000元現金(發放日),股票變為700股,價格變高為41.92元。
(減資前)34.35*1000=(減資後)700*41.9285+5000=(市值不變)34350 (相關報導: 你的薪水有達標嗎?主計處公布「最新勞工平均薪資」,這工作月薪飆破7萬 | 更多文章 )
這裡只是舉例說明,現金減資前後,總市值不變。實際得看股東會決議現金股利與減資的基準日,減資參考價計算則用減資基準日前一天收盤價帶入。所以現金減資前與現金減資後,對於散戶或小股東來說,並不會影響市值與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