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祥觀點:世界進入「大交易」時代,賴清德不能再故「獨」自封!

賴清德總統繼續故「獨」自封,只會將把台灣帶入自殘、自毀的際遇中。。(資料照,柯承惠攝)

川普獨行其是,百步穿楊,世界已經大不相同。

這是一個、「大翻轉」、「大談判」、「大交易」的時代,執政滿一年的賴清德總統應該看出時代變局,有所變革,而不要再故「獨」自封,否則將把台灣帶入自殘、自毀的際遇中。

賴清德的政治性格為何?頑固是也。他對內仍在惡鬥在野黨,極盡所能地應付朝小野大的政治現實,現在更將「大罷免」推到兵火遍地而不回轉;對外不斷升高抗中戰火,對美國則無怨無悔地附從,即使川普對台進行關稅勒索和晶片產業劫奪也要取悅川普到底,誓言幫助「美國再次偉大」。

外國媒體關於賴清德的報導,常不約而同提及他的「固執」、「頑固」性格,並點出如今身處大變局,實應展現若干彈性與靈活度。國防部長顧立雄看出問題,他前些時候說,國際局勢變化快速且詭譎,台灣也深刻體認國際政治不能只談「價值」,卻不談國家利益,美國也看重自身國家利益。

看到川普美國短期利益至上,為此而對展開無差別的關稅進擊,而對烏克蘭冷酷無情且趁火打劫,全世界國家領導人都感到心寒,不得不調整對美倚靠的路徑依賴,紛紛改弦易轍。唯有賴總統對美立場堅定不移。

他在日本經濟新聞與日經亞洲的專訪中,不改冷戰思維,仍在凸顯「緊扣民主陣營共同合作嚇阻單邊行為論述」及「民主陣營」的敘事與觀點,仍在鼓吹各國以「非紅」的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制衡中國「不公平」貿易的論調。

在此同時,川普總統大放厥詞,脫口而出「(北京)他們已同意開放中國(市場)、全面開放。我認為,這對中國將極好,對我們(美國)也極好;這對統一與和平非常有利」。這話雖然不在宣示美國對台政策已經改變,但與中共進行兩岸統一交易的圖謀意在言中;雖非現在進行式,但很可能成為未來式。

川普的對外言行一再暴露他生意至上的思維與熱衷交易的作風。他日前在沙烏地阿拉伯的演講概括呈現他的外交思維。首先,只認「價格」而不認「價值」,對「價值觀」毫不在意,但任何有「價值」的物件都可以化約為價格,可以競標、交易乃至爭奪;至於他「讓美國再次偉大」的訴求,並非讓美式價值觀在全世界開花結果,而是儘可能讓美國在世界上的國家利益極大化。

他對什麼「民主價值」、「民主與專制之爭」不僅無感,甚至嗤之以鼻。他甚至不再受價值觀的道德約束,只要有利於美國,萬事皆可交易,什麼都可賣個好價錢。

他的關稅戰對中國大陸狠狠吊起、溫柔放下,顯示他看似瘋狂,實則斤斤算計。他「統一與和平」之類的有關台灣的言論,或許只是將台灣做為對中貿易戰的談判籌碼運用,只要對美國經濟甚至川普政府有利,就可出賣台灣而與中共成交。台灣只是他在這場博弈中運用的一顆棋子。

川普毫不珍惜盟友,為了美國利益,他一概皆可割捨,但偏偏賴清德總統還在強調在拜登時期的民主同盟舊主張,仍說要堅決地站在民主陣營。既然曾經是民主國家老大的美國都已不在意民主,則世界上何來理念同盟、民主盟邦?

世人常將台灣與烏克蘭比擬,現在烏克蘭國土喪失五分之一,美國還強逼她要與俄羅斯談停火,並強索稀土資源,顯見在川普主導下,國際政治益趨現實主導一切,抽象的價值堅持與空洞口號是無法救國的。

烏克蘭介於西方與俄羅斯的勢力範圍之間,俄羅斯不能容許它加入北約,但是北約東擴又是以烏克蘭為橋頭堡。同樣的,北京可以暫時容忍台海隔離的現狀存續,但絕不能容忍追求獨立與國土分離。川普時代更是如此。台灣不要以為有美國西方國家乃至日本支持,就可以與大方謀「獨」,仗勢外強與北京對著幹,而未顧全對自己安全最大威脅的相處之道。

川普與中國大陸的相處之道也是利益掛帥。如同計算支持烏克蘭的成本效益,川普認定不划算,試圖調解俄烏停火,逼澤倫斯基和普亭談判,達成一個大交易。川普對兩岸關係的算計接近於此,他很可能將台灣當作是美中交易的一部分,只要中共給出好價錢,就可以把台灣出賣給習近平,以換取中共在其他方面對美國的捐輸與讓步。

這並不表示川普已有出賣台灣給中國大陸的計畫,而是像他的對等關稅一樣,用兩岸「統一與和平」的說詞,製造一個籌碼,如果中方順應美國索求,向美國全面開放市場,或者在國際問題上配合實現美國利益,川普可以向習近平承諾支持中共和平統一台灣,達成一樁好買賣。

對中方而言,在美國鬆手之下,不戰而屈服台灣,當然比風險大、代價高的武統好多了。如果川普支持中國和平統一的承諾,是白紙黑字,寫在協定文本上,而不是態度表示或者口頭說說,中方不無可能接受做這筆買賣。

台灣是美國的「戰略利益」,卻是中國大陸的「核心利益」。核心利益涉及價值觀,戰略利益則是基於地緣或經濟價值。核心利益不容改變,戰略利益則可討價還價,如果美國基於利益算計而成全中方和統大業,則中共何樂而不為?何況經過川普的典範轉移,台灣對美國只剩下戰略利益,再也沒有「倚美抗中」的餘地。

賴總統至今還沉浸在「民主威權之爭」的舊有思維框架之中,既對川普典範轉移所塑造的新世界政治無感,也不能面對中國大陸在國際社會中越來越吃重的角色,如何能在大變局中靈活應變?

賴總統最近接受專訪時以「併購」比喻兩岸談判,他說:「中國是比較大的公司,台灣是比較小的公司,如果說你要併我的公司,你要提條件,不是台灣提條件」。但他也提出對岸談判前提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人民對此不能接受。即使如此,能改變思維方式,以較務實的態度面對問題,總有助於為未來開啟一條活路。

川普已表示願意到中國去見習近平。中國是美國戰略上最強大的戰略對手,也是經濟上最重要的關係人,彼此有討價還價的折衝空間。當今兩岸溝通橋梁已斷,如果美國介入調停,未嘗不能打開死結。賴總統何必再堅持台獨價值而冒著引來戰禍的風險?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相關報導: 風評:果然魔法部─賴清德欠林昶佐江雅綺多大人情?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