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教宗本篤十六世在2022年的最後一天去世,但他早已不是在位教宗,遺願也是「一切從簡」,只邀請了意大利和他祖國德國的官方代表出席,是以規模不能作比較。方濟各就不一樣,和約望保祿二世一樣,工作到最後一刻,喪禮的安排,就要跟隨梵蒂岡繁瑣的繁文縟節。
不過同一套禮儀,換了時空,就算有些演員依然在場,角色也可以差天共地。
2005年,代表俄羅斯出席約望保祿二世喪禮的是總理弗拉德科夫(Mikhail Fradkov),雖然知名度不高,但體制上屬於俄羅斯的政府首長,國家二號人物(他現在依然在普丁政府擔任職位),梅德維傑夫還是他之後才出現。
當時的俄羅斯總統已經是普丁,但尚未炮製入侵格魯吉亞、烏克蘭等的戰爭,國內民望極高,國際口碑也算是不俗。雖然他已經開始展示中央集權作風,但依然處於和西方國家的蜜月期,兩大陣營在「G8」等平台依然合作無間。那時候的美國總統是喬治布希,正忙於中東反恐戰,普丁一面避免和美國爭鋒,一面韜光養晦鞏固權力,但外間不知就裏,還以為「歷史已終結」。
到了2025年,俄羅斯的出席代表降格為一個部長:文化部長奧加柳比莫娃 (Olga Borisovna Lyubimova),也就是把教宗降格為一個「文化領袖」。普丁本人被國際刑事法院通緝,固然不可以到羅馬出席喪禮;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被西方世界制裁,也和2005年全球化全盛時期的東西方「大和解」狀態不可同日而語。這時候,他還派代表出席,已經有點出乎意料之外。
俄羅斯除了是世俗大國,也在宗教界佔有一席之地。普丁曾經與教宗約望保祿二世見面,雖然這位波蘭籍的教宗是終結冷戰、蘇聯崩潰的一大推手,普丁作為前蘇聯國家安全會議 (KGB) 員工,也可以說是被教宗間接「擊敗」,但二人見面時非常融洽,普丁多番承諾國內有宗教自由,教宗則說為俄羅斯祈禱,彷彿真的已經大和解。
然而俄烏戰爭爆發後,普丁利用俄羅斯東正教協助自己的侵略進行大外宣,東正教的莫斯科主教區被不少西方教徒割蓆,烏克蘭自然也脫離了教區自立,這都令俄羅斯宗教界和羅馬天主教的隔閡加深。雖然教宗方濟各的左翼本質,令他也作出過呼籲烏克蘭實質投降的間接表態,但梵蒂岡代表的陣營,始終不可能被莫斯科接受,就像喪禮出席名單反映的,只會越走越遠。
(相關報導:
呂恆君觀點:教宗方濟各的「慈悲外交」與中國遺產
|
更多文章
)
夏隆2.0 > 納坦雅胡2.0
談及兩位教宗的喪禮出席名單比較,以色列作為開宗明義的猶太教國家,對梵蒂岡的態度,同樣有世俗、宗教兩個層面,也很受外間關注。
2005年,代表以色列出席教宗喪禮的是官方的國家元首總統卡察夫(Moshe Katsav),還有副總理兼外長沙洛姆 (Silvan Shalom) 列席(在外交排名,以色列總統比掌握實權的總理更高)。當時的以色列總理是在右翼利庫德集團內部擊敗了納坦雅胡挑戰的夏隆:不過不是早年那位好戰份子夏隆,而是晚年變成和平主義者的夏隆。夏隆晚年推動「大和解」,和梵蒂岡代表的對話精神不謀而合,自然也顯示出相應的尊重。
就在出席約望保祿二世喪禮後不久,夏隆就在同一年宣佈退出加入多年的利庫德集團,和納坦雅胡等黨內更右的領袖分道揚鑣,索性自組代表第三勢力的新政黨「前進黨」參與下一屆選舉,並事先張揚希望以色列單方面從約旦河西岸撤軍,以期一勞永逸的解決以巴衝突。他的老對手、來自工黨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佩雷斯也加入了這個新政黨,一時間,中東和平恍惚在望。可惜夏隆不久後就中風昏迷,前進黨缺乏了靈魂變成一群散兵游勇,中東和平的希望就這樣斷送,多少都有點宿命。
到了2025年,以色列總理又變成強勢回歸的納坦雅胡,現在的納坦雅胡因為加沙戰爭的狂轟濫炸,也成為和普丁一樣,被國際刑事法院通緝的戰犯,同樣不可能飛到羅馬出席喪禮,而且受到不少西方國家的自由派高度非議。不過就算他可以自由行動,恐怕也是不會出席的:以色列和梵蒂岡的關係近年非常差,教宗方濟各多次批評納坦雅胡的加沙戰爭,曾指斥以軍是「恐怖份子」,呼籲調查以色列的行動是否涉及種族滅絕,又多次呼籲以色列無條件撤軍,重申支持「兩國論」解決以巴衝突。對梵蒂岡而言,這些表態,已經是教宗所能作出最明顯的世俗立場宣示。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與已故教宗方濟各立場處於兩個極端,只派及別很低的駐梵蒂岡大使出席喪禮。(美聯社)
納坦雅胡對這位左翼教宗一直缺乏好感,兩人的意識形態處於兩個極端,這次終於找到用喪禮來表達不屑的機會,居然只派出級別很低的以色列駐梵蒂岡大使出席喪禮。在外交禮儀,觀乎以色列與西方的關係,隨便派一個早就在當地的大使,出席一位世界級領袖的國葬,已經算是一種侮辱。相反以色列的伊斯蘭對手巴勒斯坦兩次都是派出自治政府的總理親自出席,和梵蒂岡的關係反而無風無浪,也可說是歷史的諷刺。
陳水扁 > 陳建仁
中華民國今天依然是梵蒂岡的邦交國,二十年前的2005年自然也是。
當年台灣派出了總統陳水扁親自出席教宗約望保祿二世的喪禮,同行的還有外交部長陳唐山。由於出席各國元首名單是按法文字母排列,陳水扁還可以坐在前排的當眼位置,非常觸目,旁邊是巴西總統盧拉。當時台灣邦交國還有25個,是目前12個的兩倍有多,和中美洲天主教徒甚多的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尼加拉瓜、瓜地馬拉、宏都拉斯等國,當時都還有外交關係(現在全部都已斷掉)。
當年陳水扁嘗試利用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做外交突破,包括很努力的和同場出席的美國總統柯林頓握了半手,雖然柯林頓只是尷尷尬尬、敷衍應酬式地握,但事後還是引來中國政府強烈反彈,令梵蒂岡受到不少壓力。只是繼任的教宗是保守派本篤十六世,才有底氣無視北京的各種小動作而已。
來到2025年,巧合的是經過下台、坐牢,高齡的魯拉又戲劇性地再次回到巴西總統的位置,也有出席教宗方濟各的喪禮,不過他旁邊的座位已經換了人。
台灣的賴清德總統也很希望親自參加教宗喪禮,但據報台方和梵蒂岡溝通過後,傳來主人家不希望他來的消息,最終唯有派出本身是天主教徒、曾多次和教宗見面的前副總統陳建仁做官方代表,隨團則有外交部副部長吳志中。兩相比較,級別自然比2005年低了很多,但這不是主動降低,而是梵蒂岡邦交國當中唯一「被動」降低級別的特例。
梵蒂岡此舉,自然是希望避免觸怒北京。畢竟方濟各本來很希望促成中梵建交,作為自己歷史留名、開拓一個藍海教徒市場的「大功績」;此刻控制大局的國務卿帕羅林,正是促成中梵主教協定的關鍵人物,也是香港陳日君樞機最不懈批評的對象,自然要秉承方濟各「遺志」,去向北京傳遞「友好」訊息。諷刺的是,中方據報依然對梵蒂岡邀請台方代表出席喪禮非常不滿,因此沒有派出任何人弔唁。早前說過,其實習近平並不如外間想像那樣熱衷和梵蒂岡建交,有些人的鬥爭觀非常徹底,非常人所能想像。
(相關報導:
呂恆君觀點:教宗方濟各的「慈悲外交」與中國遺產
|
更多文章
)
不過就算不談方濟各和帕羅林的主觀意願,中國的影響力在過去二十年大增也是不爭事實。二十年前,達賴喇嘛還可以隨便到世界各國訪問,經常和各國元首討論「心靈」問題,儼然一國流亡之君;但到了今天,在北京以「銳實力」重重打壓下,就連一度在西方人氣甚高的達賴喇嘛也不復當年勇,更何況是首當其衝的台灣。即使是十年前,台灣也可以派出馬英九總統出席方濟各的就職禮,當時兩岸有所謂「外交休兵協議」,馬英九的出席,也許算是北京默許的「友好」姿態一部份。但今天就不一樣了,就算梵蒂岡可以頂住北京壓力,意大利政府、歐盟理事會也可能會溫馨提示,何況教廷現在還是禮下於人有所求的一方呢。

2013年前總統馬英九伉儷(左)出席方濟各(右)的就職彌撒。十二年後,賴清德總統無緣出席方濟各的喪禮,只能派出前副總統陳建仁代表出席。
拉美各國元首發生了甚麼事?
今天全世界天主教徒人口最多的國家,早就不在歐洲,而在拉丁美洲,排名第一的是巴西(所以巴西總統份量十足),估計高達一億三千萬,然後是墨西哥,也超過了一億,接著就是亞洲的菲律賓。由於拉美國家的天主教徒甚多,國內政客通常都要和教會打好關係,對選舉多少有幫助。而拉美國家出席教宗喪禮,也被視為理所當然。
2005年代表墨西哥出席約望保祿二世喪禮的是總統福克斯(Vincente Fox),到了2025年,墨西哥女總統辛鮑姆(Claudia Sheinbaum)卻高調缺席教宗方濟各的喪禮,不少國內人士都覺得難以理解。她的官方理由是不希望出席羅馬天主教廷領袖的喪禮,會被視為破壞墨西哥政教分離的原則。這樣的藉口非常奇怪,特別是她在選舉期間,也有亮出和教宗的合照來拉票。未知和方濟各身為阿根廷人,反而令其他拉美國家有意無意間降低出席喪禮的級別,避免為強鄰抬橋有沒有關係?最後代表墨西哥出席的是內政部長。
在2005年,另一個拉美天主教大國秘魯的總統雖然沒有親自出席,但也派出第一夫人、國會議長、司法部長、外交部長組成代表團,級別也算得上中高。到了2025年,現任秘魯總統博魯阿爾特 (Dina Boluarte) 本來是希望親身出席的,卻因為不獲國會投票通過而未能成行,反對派議員要她留在國內好好處理經濟危機,不要浪費公帑去旅行,最終代表出席的就只有外交部長。以往出席教宗喪禮這類大事,通常可以凌駕國內不同黨派的政爭,這本來就是宗教領袖的獨特價值所在,但到了現在,似乎連這個功能也開始褪色。
中美洲的尼加拉瓜在2005年派出總統博拉尼奧斯(Enqique Bolanos)出席約望保祿二世的喪禮,他是國內老牌右翼政客,擊敗左翼桑地諾民族解放陣線的奧德嘉總統後上台。怎料到了2007年,奧迪加又回朝,當選尼加拉瓜總統至今,近年在國際社會和俄羅斯、中國等走得越來越近,在國內連番迫害天主教徒,乾脆稱呼天主教會為「黑手黨」,方濟各也多次批評奧德嘉。這次尼加拉瓜勉強派出了兩個大使級的外交官出席方濟各喪禮,足以反映這個國家二十年來的巨變。
二十年前,大家還在憧憬地球村的出現,教宗被視為這條「村」的最高領袖、乃至共同村長之一,加上約望保祿二世有份促成冷戰終結,早就晉身神台級別,令教廷的軟實力和權威,一度到達頂峰。想不到這也許是迴光返照,到了方濟各的時代,開始有點江河日下的徵兆,就不知道下一任表現如何了。
*作者為臺灣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約聘副教授、臺港國際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