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再見了,老喬(Sleepy Joe)

美國前總統拜登(Joe Biden)和前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1月20日出席川普的總統就職典禮。(資料照,AP)

他出身中產階級家庭,深諳美國傳統藍領工人的文化與政治立場。沒有常春藤名校的光環,他進入一所普通法學院,成績平平,在全班七十多位畢業生中名列倒數前十。儘管如此,他後來常自詡為法學優等生。畢業後,大型律師事務所對他不感興趣,他只好在當地開設一家小型律師事務所,親自擔任老闆兼員工,承接普通工薪階層的案件,專注保障工人權益。憑藉努力,事務所逐漸走上正軌,他也因此贏得了「人權律師」的稱號。

正值國會議員選舉,他認為這是改變人生的絕佳機會。年輕氣盛、頂著人權律師的光環,他順利當選,27歲便成為國會議員,進入外交委員會。冷戰時期,他頻繁參與國際會議,活躍於外交場合。八十年代中期,他雄心勃勃,萌生進軍白宮的念頭。然而,參選之路並不順遂:競選演講稿被指抄襲英國某政治人物的演說,黨內初選支持率僅有個位數,草草收場。2008年民主黨總統初選,他再次挑戰,卻敗給一位僅有45天國會議員經驗、打著「Change」口號的對手。為了團結黨內,勝選者挑選他這位年長且經驗豐富的副手,助其入主白宮。

2016年,八年副總統生涯結束後,他有意參選總統,卻迫於黨內壓力,在白宮發表不參選聲明。2020年,他捲土重來參加民主黨初選,起初並不被看好。當時,黨內對手多為沿海地區的左派政治人物,無法與內陸傳統工人階層有效溝通。他的年齡與豐富政治經驗反而成為優勢,在全國疫情危機中塑造了穩定的形象,成功脫穎而出。

然而,他執政四年,世界局勢動盪:俄烏戰爭爆發,中東地區不穩,美國國內則面臨邊境非法移民激增與治安惡化等問題。他原本計劃競選連任,但在一場公開辯論中,民眾目睹他疑似出現老年痴呆症狀。黨內大老與前任總統施壓下,他被迫退出競選。心有不甘的他,在宣布不連任後短短30分鐘內,迅速公開支持副總統參選。這一決定未經任何黨內民主程序,副總統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被推上競選舞臺。她僅具備西海岸政治文化背景,難以應對全國選戰的挑戰。即便投入巨額資金,動員眾多演藝明星與名人助陣,最終仍導致民主黨從白宮到國會兩院全面失利。

如今,主流媒體與新書發表會陸續揭露這位老人痴呆症患者的故事。認識他十餘年、曾為他捐款的大明星喬治·克隆尼(George Clooney)公開表示,幾乎認不出他,彷彿路人。他的清醒時間每天最多僅四小時,過後便需臥床休息。團隊為避免他過度操勞,甚至準備輪椅護送,因為他身體狀況已無法承受摔倒的風險。

這一切引發了一個嚴肅的疑問:過去四年,國家機器運作、國防與外交政策決策,究竟由誰主導? (相關報導: 拜登罹癌!被診斷出高度惡性前列腺癌,癌細胞已轉移至骨髓 更多文章

*作者為前中華民國僑務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