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有可能引爆地緣政治衝突的熱點?
目前幾乎已是全球共識:台灣是有可能引發大國武裝衝突的地點之一,甚至是最可能的地點。如果真正發生武力衝突,其後果可能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甚至核武交鋒。
普丁總統在當前俄烏戰爭初期及2024年的幾次發言中都表示保留。他認為中國不曾,也不需使用武力統一台灣。那麽,台海問題既是中國內戰的延續,也許有中國自身內戰經驗為基礎的另類解決辦法。
台灣不是「商品」,但台海問題可以和平解決
當然,社會主義國家並非一定要使用強制或暴力解決經濟或政治問題,或對付資產階級。 列寧早期的新經濟政策或中共在都市的所謂⸢四馬分肥⸥手段,都是例子。透過金錢誘因和平解决台海問題也非是全然創新的構想。長期以來,和平工作者一直指出:將大部分最終是煙消雲散的軍事開支,轉用於其他經濟與社會的實質發展,顯然是明智之舉。也有建議主張,將軍事預算轉換為類似羅賓漢毫無政治目的,開倉濟貧式的「紅利」或「禮物」發放給台灣民眾。
不僅如此,中共官員一談到解決台海問題,一定檯出⸢三大戰役⸥(遼沈,平津,淮海)完全或部分武力作戰的經驗為樣本。與此同時,最多推動精英(宮廷)式及大部分是制度性的⸢一國兩制⸥為補助,既擺脫不了戰爭的陰影,也很難調動群眾的積極性。
另一方面,賴清德在今年5.20任職周年受訪時,對記者說了非常耐人尋味的話:他認為台海的武裝衝突對全球的經濟損失大概會是美金10兆(其根據可能來自Bloomberg2024年的某項預估)。又似乎是針對中國⸢台灣方案⸥的倡議,也說到兩岸有如⸢企業併購⸥,沒有由規模較弱小的台灣先出價的道理。不論其真正意圖是什麽,如果制度性的⸢一國兩制⸥對台灣的精英沒有起過多少積極的作用,同樣套路的⸢併購⸥,大概也會是命運相同。
本文主張的策略雖受其他專家及時局變化的啟發,但與以往搆想大不相同,其靈感來自中國內戰早期的土地改革運動。毛澤東在1929年或更早就曾表示:透過沒收大地主(土豪)土地,重新分配給貧下農,成功贏得農民(特別是赤贫的佃農)的支持(翻身)。土地改革的成功,加上毛的游擊戰術,確立了他在共產黨內無可撼動的地位。當前中國領導層如果能理解並採納這種相對和平的社會轉型方式,將為解决台灣問題開闢一條新路。
此一策略的代價是多少?
雖然無法準確估算軍事統一台灣的總成本,但以下數據可為預測提供一些參考:
·中國對台海空圍繞軍事演習年花費:約154億美元(15.4 billion , 15,400,000,000 USD)
·台灣2025年國防預算:202.4億美元
·俄羅斯2024年對烏克蘭戰爭花費(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院估計):1490億美元
·俄羅斯2022年因戰爭損失GDP:約810至1040億美元
·俄羅斯2022年金融資本損失:3220億美元
·烏克蘭2024年戰爭支出:647億美元
·烏克蘭2025年GDP減少20%:400億美元
·烏克蘭重建成本:(聯合國估計)486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