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狂漲可以買嗎?專家揭露黃金投資4大陷阱:進場時機不對恐虧大錢

2025-05-23 10:00
最近金價漲翻天,讓不少投資人心癢癢想衝進場。(圖片來源:Jingming Pan@unsplash)
目錄

最近金價漲翻天,讓不少投資人心癢癢想衝進場。但摩根大通資產管理的全球市場策略師 Aaron Hussein 可不這麼認為!他提醒大家,雖然黃金在全球市場動盪時有它的功用,但絕不能把它當作唯一的避險或分散風險工具。

金價為何飆?地緣政治、財政隱憂都是推手

Hussein 指出,黃金價格從2022年以來幾乎翻倍,吸引大量新投資人並不意外。他解釋,這波需求是由多重因素推升的:

1.地緣政治風險升高:中東局勢緊張、俄烏戰爭等因素,讓大家更想找避險資產。

2.美國財政問題惡化:大家開始擔心美國國債和美元的未來,也讓黃金身價看漲。

3.新興市場央行增持:許多國家央行持續買進黃金儲備,進一步推動了價格。

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人重新思考黃金在投資組合中的角色。但 Hussein 提醒,在盲目追漲前,先搞懂黃金的本質,才能判斷它是否值得長期配置。

追高前必看!黃金的四大「罪狀」

Hussein 列出了黃金的幾個主要「罪狀」,建議投資人進場前務必深入了解:

1.長期表現「看時機」:回顧過去35年,黃金的報酬率在主要資產中其實表現最差,甚至比不上股票、不動產和林地,只跟債券差不多,但波動卻大了三倍。不過,如果把時間拉到25年前來看,黃金反而又是表現最好的資產之一。這說明了,黃金的長期報酬非常不穩定,賺不賺錢,很大程度取決於你什麼時候進場。

2.波動劇烈,還會「長期冬眠」:黃金本身不會產生利息或股息,它的價值幾乎完全來自市場對通貨膨脹、經濟壓力和法定貨幣信心的情緒。這些情緒難以預測,也很容易反轉。舉例來說,1980年黃金因通膨創下高峰後,接下來的20年實際價值都在下跌,直到2005年2月才恢復到1980年的高點(扣除通膨影響)。這意味著,黃金曾有長達45年的「實質修正期」

3.抗通膨效果「不靠譜」:雖然黃金在1970年代通膨時期表現出色,但過去40年來,它與通膨的關聯性卻很弱,甚至平均來說是負相關。更尷尬的是,2020年至2022年通膨飆升時,黃金價格反而下跌,成為當時表現最差的資產之一。所以,別指望黃金是穩定的抗通膨工具。

4.不生半毛錢「收益」:在當前環境下,債券和基礎設施等實物資產都能提供4%到5%的穩定收益,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就顯得很明顯。黃金不產生現金流,也沒有利息收入,它的任何回報都只來自價格變動,而價格又極容易受到市場情緒影響。相較之下,基礎設施、不動產等資產不僅能提供穩定報酬,其中大部分還來自於收益,能有效降低整體投資組合的波動性。

黃金是「配角」不是「主角」:多元配置才是王道

Aaron Hussein 總結,在目前地緣政治和宏觀經濟高度不確定的時代,黃金確實有其獨特的價值,能作為對抗地緣政治衝擊、去全球化和對法定貨幣信心下滑的工具。他理解許多人現在可能後悔沒多買一點黃金。

但他強調:「黃金並非萬靈丹。 它波動大、沒收益、抗通膨表現不穩,還會長時間停滯。」他建議,黃金應該被視為分散風險和彈性配置的來源,而不是唯一的解決方案。

最好的做法是,將黃金視為更廣泛實物資產策略的一部分,並與基礎設施、不動產或林地等能產生收入且波動較低的資產搭配使用。這樣,你的投資組合才能在各種市場環境下,展現更穩健的表現。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裡,持有一些黃金是合理的,但如果把所有希望都寄託在黃金上,那就太過單一且冒險了。 (相關報導: 黃金價格飆漲海撈450億,神秘富豪再砸大錢狂買「這1物」!獨特投資哲學曝光 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李伊晴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