剴剴案引發群情激憤,台北地院日前分別判處劉姓姊妹無期徒刑及18年徒刑,卻仍未足以平息民怨。國教行動聯盟針對此案進行民意調查,短短4天內取得近9000份有效問卷,而受訪者高達92.1%認為目前虐童致死刑罰過輕;更有89.2%支持刑法明訂虐童致死應處無期徒刑不得假釋。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表示,剴剴遭劉姓保母姊妹虐死而來不及長大,讓許多家長為其心痛不已。然而根據衛福部的統計資料,剴剴案似乎並非所謂極少見的個案,因為全台每年大約都有約20名幼童遭虐致死,且其中超過9成未滿6歲,小小的生命根本禁不起施虐者無情且暴力的摧殘。
為瞭解民意對於現行虐童致死量刑刑度的看法,國教行動聯盟於今年(2025)5月17日至21日進行一份全國性的民意調查,結果短短4天就回收到8724份有效問卷,顯示多數民眾對此議題的高度關心。而調查結果顯示,高達92.1%的受訪者認為目前虐童致死刑罰過輕;89.2%支持明訂判處無期徒刑者不得假釋;88.6%主張加設保安處分,如強制心理治療與監控措施;另有70.9%明確指出僅靠重刑仍不足以解決問題,必須搭配家庭支持與完整的社會安全網。
國教行動聯盟青年部執行長李雨函指出,任何剝奪兒童生命與尊嚴的暴行,都應受到嚴厲的法律處罰。然而,刑罰的設計與修法的方向應基於實證、法理與比例原則,而非單一事件後的情緒性反應。根據調查結查,多數民眾更支持「終身監禁不得假釋」,這反映社會期待有制度性的嚴懲機制。此外,制度性預防比事比懲罰更具公共利益,故政府現在最該做的應是建立完整的預防機制,包含跨部門通報系統、專業心理治療、追蹤與風險評估機制,從根本上防止悲劇再發生。
依據國內最新統計顯示,2023年全台受虐通報案件高達1萬2646件,虐童現象嚴重威脅兒少安全,但現行無期徒刑犯人平均服刑約17.9年即可能假釋出獄,遠不及社會期待,也突顯出司法威嚇效果不足的問題。國教行動聯盟援引美國大型研究指出,虐童案件再犯率達15%,尤其女性、年輕與親生父母屬高風險族群;另一項研究則明確顯示專業心理治療,可有效降低再犯率達24~36%。因此國教行動聯盟認為,唯有透過加重刑責配合強制心理治療,手能幫助長期受虐的兒少走出一條活路。
王瀚陽強調,國教行動聯盟主張刑法第286條增訂「無期徒刑不得假釋」,以及將最低刑期從現行10年提高至20年以上,以明確表達國家兒虐零容忍的立場。另應針對兒虐致死行為人,設立專業強制心理治療與再犯風險評估機制,初期治療期設定3年,每年重新評估,直至再犯風險明顯降低。最後還應建立跨部門高風險家庭追蹤機制,透過早期介入與完善通報系統全面降低虐童事件發生率。國教行動聯盟強烈呼籲政府即刻行動,於下會期完成修法與立法。落實對兒少堅定的保護與承諾。
(相關報導:
台大婦產科屢爆性騷!狼醫仍是學會理事長 吳明賢:絕不可再當婦科醫師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