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與「窮人」對於錢的思維有很大的差異,「有錢人」把錢當工具以達成他的目的,而「窮人」把錢當作目的。把錢當工具就是錢的主宰者;把錢當目的就會被錢所綁架,被驅使一輩子。
一個是會驅使錢,讓別人為他工作或讓錢去賺錢;一個是被驅使的人,為錢而工作,為錢而活。你是哪一個呢?
財富,除了少數幾個幸運兒買彩票中獎,或者繼承家業得來之外,絕大多數人是靠手賺來的、用心計算來的、用血汗賺來的,所以才有「血汗錢」這個名詞,賺錢是很辛苦的。
有錢人都是用腦袋算計來的。所謂的算計,並不是在計算別人的計謀,也不是設陷阱去偷拐搶騙別人。要成為有錢人,是必須用心去算計每一毛錢要怎樣去賺,每分錢怎麼樣去花,才能得到最大的效益。
就算是一個繼承家業的富家子弟,就算是買到彩票頭獎的幸運兒,你也要知道,你必須仔細的算計你的生活。根據很多社會科學研究與實際觀察,有很大比例中彩票的人,短則三年、長則十年,都會把他中彩票的獎金全部賠光,甚至賠上健康、家庭和朋友關係以及自己的人生。也就是說,即使是有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或運氣而成為有錢人,你仍然要懂得算計。
算計,到底在算計什麼東西呢?算計的是如何可以長長久久的運用你所掌握的金錢來舒坦的過一輩子。
舒坦的生活並非豪華奢侈的過日子,豪華奢侈的日子也並非一定是舒坦的。如果你不能理解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不是必然,那顯然你還沒有脫離對於「物質的追求」。「物質的追求」會有其特有的困窘,那也是種非常可憐的生活。
有句古訓說:「小富由勤,大富由儉。」這就是所謂的「算計」。
如果埋首苦幹的努力工作,並幸運的遇到貴人,成為小富倒也不是件難事。但是,如果想由小富變成大富,就必須由「儉」開始。所謂「大富由儉」,就是大財富是由節儉而積累起來的,節省下來的錢,才能真正讓你由小富成為大富。
每次聽到這句話,心總有戚戚焉,遇過很多的有錢人,確實絕大部分都屬於「摳」的。出手大方與否是一回事,但每次出手買一件東西或花錢做一件事時,總會在腦子裡轉三圈:「這筆錢花得究竟值不值得?要不要?願不願意?」要成為一個有錢人,就是要遵循這句古訓,不管你現在的身家財產如何,今天就從這句話開始著手,讓自己成為一個有錢人。
「大富由儉」的另一層含義是必須控制你的欲望,不要一出手就用一、二十萬元買一個包包,你買了它,除了拎在手上,除了表現你的小小富裕、一點點俗氣與「錢味」之外,還有什麼用處?
俗話說:「人死留名,虎死留皮。」別人為什麼會因為一個包包而記得你或想起你呢?如果你為人處事的態度被人所讚揚、敬佩,當大限來到時,別人記得你的絕對是你的為人、智慧、內涵與才華、你一生的風采,這些才可以為你的一生下「註腳」,才能夠為你寫下「墓誌銘」,絕不會是哪個包包或是任何其他的身外物。
(相關報導:
真假有錢人怎麼判斷?不是靠名包、豪車!從10個細節超容易露出馬腳
|
更多文章
)
內心的氣質涵養、智慧與才華就如同是陳年的好酒一樣,會隨著時間的增長而越是香陳,越是引人回味。小資們所需要的,就是這樣子的東西。只要小資們的氣質涵養夠精緻、才華夠出眾,那麼你拎什麼包包都不會有人在意。拿著一個名貴包包,就算裡面裝滿了錢,內心卻是無半點文化上、知識上的氣質涵養,那也只是虛有其表的銅臭味裝扮,提著這包包又有何意義呢?會有人理你嗎?
以前常跟老婆說:「包包要多少錢不重要,重要的是『包包口袋內要有滿滿的錢』。」銀行的人不會看你的包包值多少錢,是看你的口袋有沒有很多錢。
某次跟一位在金融業叱咤風雲的大姐大喝咖啡,她特別展示一個新包包給我看,這包包設計十分精緻,皮革質地非常好,她要我猜多少錢?根據這位大姐大的購物習慣,這包包總是要個十萬元以上吧,否則是看不上眼的。
沒想到她說:「四九九元而已,是新台幣喔。」震驚呀!她不說包包是四九九元,你會知道嗎?她說包包只有四九九元,你反而不相信,大姐大的氣質與內涵使然。這個四九九元的包包常常裝著好幾個億的投資案,外表一點都不重要,才華、氣質與內涵才是重點。
請不要誤會,我不是反對人去購買什麼包包,只是人要依自己的情況而有所選擇。小資們要成為「大富」,就必須先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要浪費太多的金錢在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上。
大約五十年前我很小的時候,有次跟母親去銀行辦事,銀行的經理跟我們說了一個驚人的故事。一對年老的農民夫妻,一大早就擔著竹扁擔走路到銀行門口等著開門,扁擔的簍筐用麻布袋罩起來,上面擱著幾串香蕉。銀行大門一開,這對夫妻就急著進去,行員一看,兩人腳上都沒穿鞋,褲管捲得一邊高一邊低,簍筐上又放著香蕉,就喊:「阿伯你是不是走錯了?這裡不是菜市場啦。」阿伯開口就說要找經理存錢,行員回說:「存錢找我就可以,要存多少呢?」只見阿伯伸出兩個手指頭,行員說:「兩千元喔,我來辦就好了。」阿伯卻向行員招手請他靠近一些,小聲附在耳邊說:「是兩千萬啦!」行員一聽嚇了一大跳,立刻轉身跑去叫銀行經理出來。
阿伯當著經理的面,挪開簍筐上的香蕉,翻起麻布袋,百元鈔票就一落一落地疊在裡面,每個簍筐裡有五百萬,共四個簍筐。經理馬上請這對夫妻進到經理室,泡了上好的凍頂烏龍,也通知警察分局派警員過來戒備。那時候中級公務人員的每月薪資約五千元,二十五萬元可以在台中市區買一棟透天的房子,兩千萬元相當於現在至少十億元以上。當時鈔票最大面額就是百元,這兩千萬花了一上午點交;銀行分行的金庫現金庫存只能放兩百萬,盤點完之後就必須立刻通知總行將現金運走。
台語說的「田僑仔」就是在講阿伯這樣的人啊!當我還在銀行工作的時候,我最喜歡遇見自耕農客戶,因為那代表有無限的業績可能。
有位朋友長住美國矽谷,是位成功的發明家與專業的創投,曾先後創立三家公司在美國上市。在二〇〇三年、二〇〇四年左右,一群朋友找他去跟一個「很會吹牛」的中國人吃飯,由於他要搭當晚十二點的班機回台灣看老婆與孩子,實在不想浪費時間去聽人家吹牛,但是邀他的人把那人說得跟神一樣,他想說就去看看吧,只要趕得上飛機就好。
(相關報導:
真假有錢人怎麼判斷?不是靠名包、豪車!從10個細節超容易露出馬腳
|
更多文章
)
當晚那位仁兄滿嘴網路銷售在中國的發展與前景,只是在美國早就有eBay與Amazon了,朋友心想「講得那麼神不就是要錢投資嘛」,於是問他:「你為什麼要千里迢迢到美國來找錢呢?」那個人說:「我去過中國、日本、香港,但都還沒有人支持。」朋友繼續追問:「需要多少?」那人回答:「五百萬美金,二五%的股權。」在場有人開口:「五百萬美金哪夠你燒呀?不也是肉包子打狗!這樣子好了,我們幾個人湊個兩千五百萬美金給你去燒,二五%的股權,這樣子的比例會比較好算,不吃你啦!」現場幾個人就馬上開始湊起了數字。
這時我朋友接到老婆打來的電話,要確定他出門了沒,另外還交代他,回台後要一起去買一個全球限量的愛馬仕柏金包。因為老婆在催促了,我朋友沒等討論有結果就離開去了機場,隔天陪老婆去買了那個愛馬仕柏金包,全球限量六個,全亞洲只有一個配額,要價六百萬新台幣。
最終他沒有參加那一輪的融資,幾個月之後,日本的孫正義也投了這家公司,那天晚上滿嘴跑火車吹牛的人就是馬雲,那間公司就是阿里巴巴。
後來有次我去這朋友家裡,他家的更衣室有一整面牆都是放包包,單單愛馬仕柏金包就有數十個,什麼顏色都有。他要我猜哪一個是六百萬元的限量包,我回他:「抱歉,我是鄉下人,沒買過名牌包,我猜不到。」朋友用手一指,「就這一個!為了買這個六百萬新台幣的愛馬仕柏金包,錯失一個賺兩百億美金的投資案。」唉!天意呀!我只能為他嘆口氣。
我以前在國外工作時的一位老闆常常告訴我,「The only thing that I never change is I always change.」(我唯一不變的一件事情就是我常常改變),這句話就是在說,「改變」是必須的,是無法避免的,而「改變」就是思考之後的一個結果。
一個人要有新的成長,要跨過不同的阻礙與障礙,就必須時常去思考,如何拋棄傳統的思維模式,拋棄不必要的紛擾與雜思、雜想,而創造出新的思維。這是一個從有到無的過程,這個過程是辛苦的,但是它的結果卻會是甜美的。
有錢人的腦袋就是在不斷的思考「如何的創新」,絕對不是以目前的成就作為基礎來思考,而是站在目前還沒有達到、還沒有完成的目標上來思考「如何達到與完成目標」。
大部分的有錢人,不!應該是說,所有的有錢人,都不是在靠四肢做事,而是在靠腦袋做事。只靠身體做事,再怎麼樣也就是兩隻手在做,兩隻腳在跑而已,體力有限,不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做、在跑。
有錢人之所以成為有錢人的最重要原因在於他有一顆腦袋,這顆腦袋無時無刻的在思考如何去賺錢,如何的利用別人賺錢,利用別人的時間來賺錢,利用別人的錢來賺錢,所以一個有錢人最值錢的部分就是他的腦袋。要瞭解有錢人怎麼有錢的,就要先瞭解他的腦袋從小是怎麼被訓練的?去解析他的思考邏輯與行為到底是怎麼運作的。
我們講的腦袋不是你的智商IQ有多高,智商多高不是重點,「情緒智商EQ」與「財務智商FQ」有多高才是真正的議題。真正聰明的人不一定有高智商,但必定有很高的情緒智商。真正高智商的人也不會一天到晚告訴別人說「我智商有多高」,若是這樣說了,那就是真的笨。
大眾看到非常有錢的人,會覺得他們是有何等的運氣才能夠累積到如此的財富,事實上,有錢人的誕生絕對不是偶然!白手起家的「New Money」深受生活環境與家庭教育的影響,日日夜夜、戰戰兢兢地在為自己的財富和前途奮鬥,在他們所寫的回憶錄或記錄他們奮鬥歷程的報導中可以發現,他們很大部分在小時候的生活是非常困苦的,甚至可以用清貧的程度來形容,也因為這樣的環境,在他們幼小的心裡種下一顆偉大志向的種子,這顆種子就是開啟他人生日夜奮鬥的一個主要因素。
許多「New Money」接受到的家庭教育裡,有兩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就是「要做,才有得吃」與「要存錢,才能夠有錢」。
「要做,才有得吃」,就是說不可能坐在那個地方等著人家來養,等著天上掉下來一塊錢,等著天上掉下來一隻肥雞給你吃。你要吃東西,就必須要自己想辦法去工作,不管是去農田耕作或是去森林裡砍材、到工廠做工也好,你都必須做,用你的雙手來養活你的胃;這樣的家庭往往生活負擔非常重,孩子稍微大一點時,連升學的機會都沒有,必須出社會討生活,去協助父母親分擔家計。在這種艱苦的環境與家庭教育之下,他們在小時候就已經被教育成「惟有努力的工作,才會有所得,才有機會生存下來」,不用想著要靠任何人,只有靠自己才有得吃,才有得活。
更重要的一點是,賺到的錢,並不一定是屬於你的,你必須節約花費,才能夠把錢存下來,唯有存下來的錢才是屬於你的錢,才能夠全權的使用它,才有可能會有錢過上好日子。想要把錢存下來,不管你賺的多少,總歸要節省、要節儉、要少花錢。
這種家庭教育根深柢固在孩子的心目中,能夠如此根深柢固的原因在於父母親以身作則,做給孩子看,這就是家庭教育的另外一個重要方式,所謂「言教不如身教」。
我相識的眾多有錢人,即使腰纏萬貫卻是十分節儉,他們往往在餐廳吃完飯之後會把沒吃完的菜餚打包回去下一餐再吃。以他們的財富而言,實在不需要如此節省,這些有錢人常常這樣作,只因為「打包回去」雖是一個很小的動作,卻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身教,告訴孩子「珍惜」這件事。
有錢人賺錢是徹底運用「時間的乘法」與「時間的幾何倍數法」,在做生意的方法和手段上,腦筋動得比別人快,可以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想到別人想不到的,做到別人做不到的,所以他可以從這個生意裡面賺到他應該賺到的錢。窮人就不一樣了,窮人賺錢的方式只能是「時間的加法」,也就是用雙手或勞力來賺錢,要實際付出時間與體力才有收穫,這種勞力活是辛苦的,是累人的,是所得很少的。
有部分窮人是受限於生活環境的困頓,不能讀書或讀不起書,因而知識會越來越不足以應付科技社會的變遷,生活技能也會越來越不足以應付新的社會潮流,在惡性循環之下,窮人要翻身的機會就越來越小。
小資們要翻身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多讀書,多長點知識。書讀多了,自然就會思考,慢慢的就容易掌握機會,變成靠腦袋賺錢,靠錢賺錢,甚至是找一幫志同道合之士來共同創業。
要評定有錢與否的最起碼標準,就是看看是否「財富自由」,而判定財富自由的第一步在看主動收入與被動收入的比例。
「主動收入」就是你必須付出時間或勞力才能賺得到的錢,這類的收入受限於你的時間與勞力,因此是有限的。
「被動收入」就是你不需付出時間或勞力就能賺得到的錢,如房租收入、股利收入、股息收入。這類的收入不受時間、空間或勞力的限制,因此是無限的。
若是「主動收入」所占的比例甚大,那你離財富自由還有一段距離;若是「被動收入」所占的比例甚大,那你就是財富自由的人。
要如何增加或擴大被動收入呢?首先要努力工作,賺取主動收入,再來要努力擴張人脈,以增加賺錢的機會。有了主動收入,就要好好的管錢與存錢,如此便有機會投資,不論是投資房子、股票或其他任何商品,就有機會增加被動收入。一旦被動收入增加到可以放棄主動收入時,就可以退休過日子了,你就是有錢人了。
作者簡介|葉美麗
臺灣寶來證券集團創辦人,曾因創造驚人業績而被市場人士稱為「股市金釵」。具有超過40年以上的證券與金融商品投資、風險管理、私募基金運作、企業購併、金融創新、企業私有化等全方位資本市場運作成功投資經驗。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博士班、日本特許大學榮譽博士。曾任:寶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裁、中國寶來金融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中農寶來(北京)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著有《投資的美麗境界》。
作者簡介|吳俊德Richard Wu
擔任外商銀行的財務部財務長多年,曾經在加拿大、香港、新加坡、北京等地外商銀行工作超過二十五年,具有豐富的金融市場操作經驗,包括外匯、期貨、股票、債券、衍生性金融商品等,亦曾在東海大學國貿系與經濟系兼任教職近十年之久。1993年出版的《外匯、資金管理暨衍生性金融商品–理論與實務》已至第七版,廣為兩岸三地的金融機構採用作為教育訓練教材。另著有《寫給99%散戶的理財筆記》、《女人要懂得算計》、《孩子的錢事金生》、《換顆腦袋作有錢人》、《金融殺手》等暢銷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