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林庭瑤專欄:陳柏惟主演《俗女養成記》3Q篇

正面臨泛藍全力罷免的台灣基進立委陳柏惟(左),9月27日在立院外交國防委員會質詢國防部長邱國正(右)時,堅持全程以台語質詢,宛若上演一齣現代版《俗女養成記》的3Q篇。(資料照,顏麟宇攝/影像合成:風傳媒)

「3Q哥」基進黨立委陳柏惟將面臨罷免投票,可能嫌選情太冷清,在立法院挑中了國防部長邱國正合演台語質詢秀,力挽頽勢。豈料邱國正看穿了3Q哥動機,不陪公子玩;陳柏惟反唇相譏邱國正「鴨霸」。陳柏惟滑稽收場,上演一齣現代版《俗女養成記》的3Q篇。

「媽媽說的話是母語,」陳柏惟說要捍衛母語,他母親是蘇杭美女,說的是吳儂軟語的蘇州話,而且還是宋楚瑜粉絲。追本溯源,他的外公是上海大地主,外婆是跟隨國民黨搭船來台灣,在船上認識大廚而生下母親,所以3Q哥算是半個外省第三代,他的「母語」並非台語,而是蘇州話。

混亂的「母語」認同

3Q哥輪轉的台語,源自本土意識強烈的阿公(爺爺)。因為阿公總是要求他必須用台語說完:「我是澎湖縣西嶼鄉二崁村人陳柏惟。」才能開始動筷子吃飯。陳柏惟硬漢性格來自阿公,教導他的日本武士道精神,政治啟蒙更是來自祖父輩。

20210923-國民黨立委陳玉珍23日出席衛環委員會召委選舉。(顏麟宇攝)
國民黨立委陳玉珍與基進黨立委陳柏惟同是陳氏宗親,論輩分,陳柏惟還要叫陳玉珍一聲「姑婆」。(顏麟宇攝)

父執輩是澎湖二崁人,3Q哥與國民黨女戰神陳玉珍同是陳氏宗親,金門夏興姓陳的移民到澎湖二崁,兩人是遠房親戚。論輩分,陳柏惟還要叫陳玉珍一聲「姑婆」。因為陳玉珍名字有個「玉」字,所以私底下3Q哥都會叫她「姑婆玉」。陳柏惟進入國會殿堂的第一天,就與陳玉珍「認親戚」,還真所謂「冤家路窄」。

用台語在議場質詢,陳柏惟不是第一人,前輩謝龍介早就耍得虎虎生風。謝龍介看不下去,用台語朗讀一段諸葛亮的〈出師表〉,稱台語與客語保留的古音比國語更多,狠電了陳柏惟。更有網友狂酸,陳柏惟真有本事,質詢時該輪流用台語、客語、原住民語,還要再加上越南語、印尼語、泰國語等新住民語,才算尊重多元族群「愛台灣」。

江山代有「新語」出

語言的背後總有征服者。2000多年前的中東一帶,因亞歷山大大帝的軍隊雄霸歐亞非三洲,當時最強勢的國際語言是希臘語。古羅馬軍團盛極一時之際,也是拉丁語稱霸歐洲的時代。但如今,希臘語和拉丁語安在?在某些歐洲國家,它們仍被使用,但已不再是國際語言,而被英語取而代之。

語言與權力,千絲萬縷。英國語言學家克里斯托(David Crystal)在《英語帝國》(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書中指出,英語成為國際語言的最大主因:就是英語使用者的政治力量,尤其是軍事力量,並靠著經濟強國的實力來擴張版圖。他舉例說:「1914年,英國及美國的海外投資超過4.5兆英鎊,相當於法國海外投資的3倍,更是德國的4倍,這種『經濟帝國主義』(economic imperialism)把語言帶入新的發展空間。」 (相關報導: 陳柏惟全台語質詢邱國正 台獨大老:一場消費母語的秀 更多文章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7日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同美國總統川普會晤,共同欣賞川普外孫女和外孫演唱中文歌曲《茉莉花》並背誦《三字經》和唐詩。(新華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同美國總統川普會晤,共同欣賞川普外孫女和外孫演唱中文歌曲《茉莉花》並背誦《三字經》和唐詩。(新華社)

現今中國成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北京積極對外投資與收購,中文逐漸成為國際語言之一;我在北京採訪「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時,大會中一個翻譯機裡就有18種語言,而主要共通語言是中文。隨著政治經濟影響力不斷擴張,跟中國經貿關係密切的國家,都已教導學生講中文,甚至連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時還大秀外孫女和外孫演唱中文歌曲《茉莉花》並背誦《三字經》和唐詩的橋段。不料後來川普竟吹響了美中新冷戰的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