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望專文:仲裁庭不反駁元國測緯之說,卻罵「中國的台灣當局」

中國南京海洋國防教育館中的南海地圖。(美聯社)

7月12日,南海仲裁判決出爐,台灣人關心太平島是島是礁,海外報導則更關心判決否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性權利。乍看新聞標題,我欣喜以為法庭高人果然有眼,不負眾望,揭露了該國歷史的虛假。沒幾個小時,英國一位日籍教授給我發來判決原文的網址,我自己也在《自由時報》網站中找到漢語官話縮短版。

粗翻一翻,歡情頓時變成沮喪。法庭否定九段線多處,全是「歷史性權利與國際法相違背」、「九段線不具法律效力」等判詞,沒有一處直接給九段線本身一記當頭棒喝。在我看來法庭膽小,回避了歷史真贋之爭,錯失了一次打擊假古董店的絕佳機會。法庭既然回避,該國必將肆無忌憚,繼續製造謊言。

判文多處討論西元19世紀英國海軍刊行的《支那海志》(China Sea Directory),否定歷史甚力。但對九段線所據漢文史料則全不理睬。判文中唯一間接提及處,見原英文第309頁,註840,徵引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馬尼拉大使館的英文聲明

大使館主張元朝已開始在黃岩島測驗天文,發展漁業,從不間斷。對此,判決第311頁說:

「關於傳統漁業,法庭結論是它獨立於主權問題之外。」

誠然,漁業史不關主權,完全正確。但這並未指出元國測驗之詐。難道英文看得懂就討論,漢文看不懂就置之度外麼。這樣一來,等於全盤否定漢字文化了,不只否定該國的主張而已。

測驗天文的史料,是元國黃鎮成《尚書通考》卷三所載「四海測驗」,後載入《元史》天文志。元國重視伊斯蘭科學,大名鼎鼎的天文家郭守敬受忽必烈之命,前赴南北各地測驗緯度,在「南海」測得北緯15度(見下書影)。15度恰符黃岩島的緯度,中華人民共和國認定該文「南海」就是指黃岩島。可是郭守敬只測到緯度,沒有經度,同緯度還有越南中部地區,該國憑什麼那麼武斷,定為菲律賓沿岸的黃岩島呢。很多專家早已指出其謬,我想在此指出新的一點。

傳教士指導下所建北京古觀象臺,錄自:《Illustrations of China and its people》,by J. Thomson,刊行者為China Through Western Eyes。西元1873年。
傳教士指導下所建北京古觀象臺,錄自:《Illustrations of China and its people》,by J. Thomson,刊行者為China Through Western Eyes。西元1873年。

且不說郭守敬測驗准不准,先理一下該次測驗的來龍去脈。周天360度法始於巴比倫古文明,後經印度,流入唐國。在元國以前,很多天文類古書提到唐僧一行精通印度曆法,測驗天下緯度。一行還首度描繪「山河南北兩戒圖」,亦即全國地圖。元國郭守敬測驗天下,志在超越一行和尚,以顯元國幅員之大、文明之盛。

唐僧一行曾派人到林邑(今越南)測得北緯17度,成為極南地區的著名數據。到元國時,該數據還銘刻在國家天文儀器「仰儀」之上,云「極淺十七,林邑界也」。極淺指低緯度。《元史》天文志徵引它,改作「極淺十五,林邑界也。」

為什麼改十七作十五呢。顯然因郭守敬繼唐僧一行之後,在林邑國測得15度,為《元史》所採。《元史》是明國洪武皇帝邀請名人宋濂等修撰的,完成於開國不久,近乎是元國同時代的紀錄。說明宋濂等人認為郭守敬測15度的地點,和唐僧一行一樣都在林邑國,不在黃岩島。果真遠涉重洋測驗黃岩島,那是壯舉,史無前例,遙遙超越唐僧一行測驗的意義,《元史》編者怎麼會誤作林邑呢。 (相關報導: 朱駿觀點:張小月的難處、難為與難堪 更多文章

《元史》是明國官方著作,假設硬要否定勝國的豐功偉績,通常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完全湮沒郭氏測驗的事實,一筆帶過了之,甚至隻字不提。另一種是譏斥郭氏亡命海外,妖言惑眾。《元史》編者不採取這兩種慣熟的手法,卻把黃岩島偸換成林邑國,達不到湮沒郭氏的目的。這種假設能成立麼。事實是測驗地點在林邑國,不在黃岩島。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稽之談不攻自破,可惜海洋法庭並未具體揭露詐偽,結果縱容該國反駁判決,繼續詐稱管轄南海兩千年

《元史》天文志,康熙刻本,慶應大學藏。(作者提供)
《元史》天文志,康熙刻本,慶應大學藏。(作者提供)